饿了么一周下线5257家违规餐厅,为何餐饮证照如此难办?

3月8日,饿了么如约公布3月“食品安全月”行动的阶段性成果。过去一周,饿了么对平台上超过100万商家开展飞行检查,共查出并下线违规餐厅5257家,目前违规餐厅名单已同步至各地食药监供进一步处理。

小编注意到,违规餐厅大部分为个体经营商家,存在问题包括证照过期、使用虚假证照、非法套用他人证照、商标侵权、卫生环境恶劣、后厨行为操作不当等。

可以看出,下线的原因,大都跟资质证件有关,其中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那今天小编就来聊聊,经营一家餐饮企业所碰到的证照问题。

事先要声明的是,谈论此事,并非是为那些故意钻平台空子,采取虚假证照、非法套证的手段,以非法牟利为目的违规商家开脱。这些主观故意的黑心企业,自然不在此次的讨论之列。

众所周知,小餐饮单位无证经营一直是困扰监管部门和群众的“老大难”问题。但事分两面,很多证照不全的小餐饮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种种原因让他们的经营场所存在先天缺陷,常常陷入“有证难办”的尴尬境地,这也是事实。

一位餐饮业内人士告诉小编,那些无证经营小餐饮存在的原因,不外乎三类:

一种是因房屋问题无法办理的,这在目前的无证小餐饮中占了大多数。它们有的是被划入拆迁冻结区域,或者本身是违章建筑,还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产权不明或者无法办理产权,进而拿不到营业执照;又或者这些小餐饮企业干脆就开在坊巷居民家中、居民楼底商的,属于住改商(有的地区叫居改非),排污、扰民方面控制不到位,也办不了相应的证件。

另外一种是不符合食品经营许可标准的。一般是设备、硬件不达标,或者是制作间经营面积过小,又或者客观条件所限,无法远离厕所等污染源的。

还有的一些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一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经营人员素质不高、流动性强大、守法意识薄弱,不了解要办理的事项的,以致于迟迟没有去办理证件。

需要承认的是,客观上,这些小餐饮便捷、价格公道,周围老百姓有需求,又解决了一定的就业问题。只要餐饮卫生达标、食品安全过关,过多的附加要求只会提高了食品经营许可门槛,不利于监管范围的广泛覆盖。那政府如何监管,企业有没有帮扶的方式?是需要多方探索的问题。

事实上,上海市政府在这方面已有不小的突破。去年开始,上海就开始试点小餐饮店备案管理模式,以加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方式,给小餐饮企业上正轨的缓冲期。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海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穿针引线,由饿了么扶持民间美食,“梦花街方案”、“阿大葱油饼方案”也成为无证小微餐饮治理和传统美食文化保护问题的成功范例,表现了政府执法与民意表达良性互动,体现了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治理思路。

正如事后人民日报评论指出,这是一次兼顾法与情的监管创新之举。对明显存在证照问题的小餐饮予以关停整改,此为法之所在。通过政企联手予以扶持,使其合规化,更加用心于美食传承,此为情之所系。世上事,无非情与法二字。于法无亏,于情有益,监管创新不能突破食品安全的底线,但也应开拓更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