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信息:脂肪肝,不过是痰瘀凝结于肝!中医疏通肝络,扶正祛邪就行了

脂肪肝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中并未出现脂肪肝的病名,古代医家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发病特征,认为脂肪肝多属“肝着”“湿阻”“肥气”“胁痛”“积聚” “痰饮”诸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医学认为该病的主要病因为饮食失调,饮食不节,饮酒过度,或感受湿热疫毒,外感内侵,或久病体虚,元气损耗,或情志失调,以及气滞、疫气等; 其病机为气血痰浊相互搏结于肝脏使湿热内生,或湿聚成痰,或痰瘀交互,痰湿相结,湿痰瘀阻互结,痹阻肝脉络,内郁于肝而发为脂肪肝。

中医上讲“痰”“瘀”为特有的病理概念,它们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痰瘀一旦形成,二者在体内则相互转化,相互搏结,是脂肪肝的表面病征,也是脂肪肝经久不治、反复发作的主要因素。

“痰”多由素体嗜食肥甘厚味、脾气亏虚等致脾胃运化失司,机体水液代谢输布失常,机体酿湿生之; “瘀”由气滞、气虚、热结、津亏、寒凝等因素使血液运行障碍凝聚而成,两者皆属机体病理产物。

痰浊、血瘀之邪久恋,痰瘀相互交结不化,深匿伏藏,凝积肝脏,久之而成形结块而成“脂肪肝”。临床出现胁痛胀满,脘腹胀满,口苦,口黏或口臭,小便黄,大便黏滞不爽,头昏沉,周身乏力,舌苔黄腻或白黄,舌质淡暗,脉弦滑等常见症状。

若痰瘀久聚不治,脂肪肝表象病征得不到缓解,病程日久,瘀血阻滞肝络,气血凝滞,肝脏功能及气血失调,肝病加重。

若痰瘀得到有效诊治,则可截断病势,脂肪肝方可得愈,恢复机体调达舒畅。

故治当以活血化瘀、祛痰利湿、理气通下以疏通肝络,配用扶正祛邪、调理肝脾、和血通络、养血柔肝以条达肝木,软化肝质,益气健脾以助气血生化之源。

临床上以失笑散、三仁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一贯煎、养肝汤、加减应用,每获良效。

今天分享下这个”三仁汤“,三仁汤 出自《温病条辨》;组成: 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苡仁、半夏。

方中通草、滑石、苡仁淡渗湿热,可以利下; 厚朴、半夏、蔻仁辛苦温通,以降其中; 杏仁辛宣肺气,可开其上。

该方实是化湿涤浊,宣畅气机之良方。全方有祛痰化瘀、疏肝理气,去邪而不伤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