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新:潘伟斌 王仲杰:曹操高陵最新研究结果揭曹操死因

曹操,军师联盟电视剧剧照


【资料图】

据相关史料记载,曹操生前患有头风病,该病一直折磨着他,给他的后半生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为了治疗头风病,他曾经怒杀神医华佗。对这一记载,人们将信将疑,曹操到底有没有头风病,是不是真的因为此事而诛杀华佗,这似乎成了一桩历史疑案。所幸的是,我们通过对曹操高陵的考古发掘,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证明了曹操生前确有头风病,而且找到了导致他患病的真正原因。

有关曹操患头风病的史料记载

曹操和华佗,三国演义漫画

《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中这样说,自从安葬了关羽之后,曹操每夜一合眼便会看见关公,因此,曹操甚是惊惧,问于众官。众官告诉他:“洛阳行宫旧殿多妖,可造新殿居之。”曹操曰:“吾欲起一殿,名建始殿。恨无良工。”贾诩向他推荐良工苏越,说苏越可以胜任此事。但是,在选择建筑材料,欲砍伐跃龙祠旁的一株大梨树时,却出现了问题,工匠们竟然对这棵树“锯解不开,斧砍不入,不能斩伐”。对此,曹操颇不以为然,于是,便亲自前往察看,当他拔出佩剑亲自砍伐时,竟发现“铮然有声,血溅满身”,曹操因此愕然受惊。回去之后,曹操便夜做噩梦,醒来后,遂“头脑疼痛不可忍。急传旨遍求良医治疗,不能痊可”。华歆向他举荐神医华佗,华佗给他把脉之后,对他说:“大王头脑疼痛,因患风而起。病根在脑袋中,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不可治疗。某有一法:先饮麻沸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曹操因为怀疑华佗有意害他,为死去的关羽报仇,于是下令将其关进监狱,严加拷问,最后华佗被杀。

关于曹操生前患有头风病一事,正史中也有记载。如《后汉书·华佗传》记载:

“曹操闻而召佗,常在左右,操积苦头风眩,佗针,随手而差……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又去家思归,乃就操求还取方,因托妻疾,数期不反。操累书呼之,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事,独不肯至。操大怒,使人廉之,知妻诈疾,乃收付狱讯,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操不从,竟杀之。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敢受,佗不强与,索火烧之。”

《三国志·魏书·华佗传》中记载:

“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从以上资料记载来看,曹操生前有头风病这件事应该是明确的。所不同的是,后面的两则正史中所记载的没有《三国演义》中的详细、具体、情节生动。《三国演义》中不仅记载了该事件发生的时间,还说出了导致华佗被杀的直接原因是他要为曹操开颅治病,引起曹操怀疑所致,并且认为这也是导致曹操不久之后去世的主要原因,这些和后面的两则正史记载的内容有着明显的不同。

另外,《三国演义》中说,是华歆向他举荐的神医华佗,根据《三国志·魏书·华佗传》记载,华佗为沛国谯人,与曹操是同乡,从曹操的博闻多识和华佗在当时的名气来看,他不可能不知道华佗,因此也就不存在华歆向他举荐华佗这回事。

曹操和华佗,三国演义电视剧剧照

曹操得头风病时间的史料推定

我们认为,曹操杀华佗这件事不可能发生在关羽被杀之后。主要理由是:作为正史的《三国志·魏书·华佗传》中曹操曾经说过一句话:“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曹冲得病的时间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不久后即病死。因此,华佗被杀的时间应该在曹冲病死之前,否则,曹操不可能说出那样的话来。《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都进行了时空大转移,如将事发地点由许都变成了洛阳;将时间从建安十三年之前,推迟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这一点,对研究曹操的得病史十分关键。因为,如果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此事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曹操去世前的一年多,那么,就说明曹操得头风病的时间很短。而且当时的荀彧早已去世,不可能发生《后汉书》和《三国志》中所记载的他劝说曹操、为华佗说情这件事。而如果依照《三国志》中记载的内容,这件事只能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之前,荀彧当时尚在,曹冲也没有生病,更没有病故。而且,当时曹操已经升任丞相,执掌朝政大权,符合曹操亲理的相关记载,这样所有的事情就都能够说得通,与历史事件相吻合。

如果后一种说法成立,也就证明曹操患头风病的发病史已经有了相当长的时间。那么,曹操得病的具体时间到底应该在哪一年呢?我们从《三国志·魏书·华佗传》中记载的“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这句话中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结论:在建安十三年,他升任丞相之前,就已经有了这种病。只是到了他担任丞相这一职位之后,由于政务和军务繁忙,他的病情加重了,于是,便有了“使佗专视”这样的记载。

曹操和华佗,三国演义电视剧剧照

何谓头风病: 曹操得头风病时间的病理学推定

那么,什么是头风病,曹操的头风病是因为什么引起的?华佗死后,他又是如何对付这种疾病的呢?

要回答以上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有关头风病的病理和医疗知识。明代医书《医林绳墨·头痛》中记载:“浅而近者,名曰头痛;深而远者,名曰头风。头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也;头风作止不常,愈后触感复发也。”据清代医学家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记载,其症状是自颈以上,耳目口鼻眉棱之间,有麻痹不仁之处,或头重,或头晕,或头皮顽厚,不自觉知,或口舌不仁,不知食味,或耳聋,或目痛,或眉棱上下掣痛,或鼻闻香极香,闻臭极臭,或只呵欠而有眩冒之状。这种症状,与史料中记载的曹操所患头风病的症状基本一致。

查头风病的病因,知肝失疏泄为发病之基础,气机失常为始动之因素,络脉失和、气血逆乱为病机之关键。其实,用现代的医学术语来讲,这种病应该是三叉神经痛(图一)。

图一 三叉神经分布解剖图

V1:第一支 V2:第二支 V3:第三支

“头风”一词,最早出现在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其中,有“饱食仰卧之,成气病头风”“饱食沐发,作头风”等记载。《素问·风论》中称其为“首风”或“脑风”,如其中记载:“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而现代中医学称其为 “头疼”“偏头痛”“面痛”。通俗地说,其病因是由于外感或内伤所造成的气血不畅,经络受阻所致(图二)。

图二 三叉神经在面部分布区域图

《东垣十书》说:“内证头痛有时而作、有时而止;外证头痛,常常有之,直须传入里实方罢,此又内外证之不同也。”现代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找不到确切病因,可能是血管硬化并压迫神经所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脑膜增厚,神经通过的骨孔变得狭窄从而造成压迫而引发的疼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由于肿瘤压迫、炎症、血管畸形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此型有别于原发性,常出现持续性头疼,并可查出三叉神经临近结构性病变的体征(图三)。

图三 三叉神经与血管关系透视图

此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中老年人中最为常见。具体症状为,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阵发性剧烈疼痛。特点是,骤然发病,又会突然停止,发病时,常常有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传统的中医疗法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舒筋活络,行血止痛;通阳开痹,驱湿逐寒;散寒除湿,通痹止痛;散寒祛湿,舒筋活络;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温阳散寒,化瘀通络,等等。上述所有的治疗方法,皆和驱寒湿、通经络有关。

平时的防治方法是,一方面注意头面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冻受潮,不用太冷太热的水洗面。同时,还应该保持情绪稳定,不宜情绪激动,疲劳熬夜,要心态平和,保持充足睡眠。发病时的物理疗法为,采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水肿与炎症反应的方法,并抑制感情冲动,改善神经营养状况,可以达到一定的减轻病痛和止痛效果。

曹操去世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史料记载他当时66岁。那么,可以推算,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时,曹操的年龄应该为54岁左右,早已经过了40岁这个门槛,在当时已经算是到了老年时段。此时,他的病情已经开始加重,因此对华佗的依赖更加重了。

根据以上资料,我们知道,人过40岁之后,是这种病的高发期。因为曹操常年行军打仗,经常性地野餐露宿,难免会有风寒入侵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当时朝廷内政治斗争十分激烈,政治环境险恶,精神上的高度紧张和疲劳,也更易引起这种疾病的发生。

另外,曹操的生活习惯也使他容易患上这种疾病。如《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曹瞒传》记载:“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虽然这有可能是他放松自己的一种方式,但是长期如此,不注意休息,身体虚耗,必然会为疾病的入侵提供便利。该书中还提到了另一个例子:“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作者欲用这个事例来说明曹操的残暴,但是,我们却从中读出了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曹操长期处于疲劳状态,睡眠和休息严重不足,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还要强迫自己拖着疲劳的身躯进行工作。长期的精神紧张和疲劳,也可能是他患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推测,曹操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一直都有这种疾病。

结合史料,从病理学方面推断,曹操得头风病的时间,很有可能是在40岁左右。

曹操病情的表现和突然加重的原因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曹瞒传》记载了曹操生前的奇怪和反常表现,如其中说:曹操“被服轻绡,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在这里,作者主要是想借此实例来嘲讽曹操为人佻易无威重。然而,我们并不这样认为,这段史料虽然反映了曹操的举止怪诞,但却恰恰暴露了曹操患有头风病这个事实。理由如下:

第一,曹操是一位政治家,他不会轻易将自己的身体不适的状况暴露给外人,以免产生负面影响,给政敌提供觊觎其权力和地位的机会,尤其是在行军打仗时,如果主帅得病,直接就会影响军心。因此,在他病情加重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之前,有可能一直对外隐瞒着自己的头风病。他在与人宴饮时的反常举动,如“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有可能是在他病情发作时不想让人知道而故意为之,借此转移宾客的视线和注意力,来掩盖自己的病情。

第二,曹操“冠帢帽以见宾客”,这句话正好印证了上述推测,说明他当时正处于病痛之中。正常情况下,在厅堂中宴饮宾客,招待朋友,作为主人应该处于放松状态,尤其是和能够与之“戏弄言诵,尽无所隐”的朋友在一起,更应该是佻易无威重的曹操举止最为随便的场合,他不应该冠以帢帽,而应该脱帽。如果是比较庄重的正式场合,则需要穿正装,戴官帽,更不应该冠帢帽。因此,冠帢帽以见宾客这句话,恰恰说明了他的身体不适。

所谓帢帽,就是一种丝织的便帽,为曹操自己所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傅子》云:“魏太祖以天下凶荒,资财乏匮,拟古皮弁,裁缣帛以为帢,合于简易随时之义,了色别其贵贱,于今施行,可谓军容,非国容也。”由于这种帽子是用缣帛缝制,质地柔软,戴在头上非常合适和舒服,可以适当缓解其头疾。发现这个奇效后,他在军中进行推广。

曹操一直有头风病,最初比较轻微,通过治疗能够得到缓解。但是,到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情况却有了巨大变化,与以前相比大不相同。原因是,他在此时已经消灭了北方的劲敌袁绍集团和乌桓,统一了北方,为了南征刘表、孙权和刘备,统一全国,必须集中全国力量,才能完成这件大事。因此,加强集权,将军政大权集中到他自己手中,以排除各种阻力,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于是,曹操开始计划废除三公制度,改为丞相负责制,以达到将朝政大权集中到自己一个人手中的目的。此事触动了许多官僚的既得利益,也让那些忠于汉室的人感到忌惮,因此,遭到了朝内许多大臣的反对,其中也包括他的头号智囊、亲信荀彧。经过多次斗争,他最终取得了成功。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过程一定是惊心动魄的,它让曹操的精神高度紧张和备受刺激,这种刺激有可能使他的头风病加重。于是,曹操才找华佗为他治病,成为他的专职医生。这时候的华佗,其行动会受到严格限制,即使回家也必须向曹操告假。

华佗,三国演义电视剧剧照

华佗被杀的真正原因

依据上述推测,曹操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病情比较轻微,每次发病,召来神医华佗为其针灸,华佗都能够“随手而差”。因此,当时华佗还有云游四方、为人治病的自由。

从《后汉书》和《三国志》所记载的情况看,华佗真正留在曹操身边,为他“专视”头风病的时间不会太长。那么,在曹操病重,最需要他的时候,为什么华佗坚持要回家?他的理由真的是“又去家思归”“久远家思归”,借口得到家书需请假回家这么简单吗?

华佗回家之后,曹操多次催他返京,为什么他还坚持不回,且屡屡找借口逾期不返呢?

我们并不认为,是因为他“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又去家思归”(《后汉书·华佗传》语)和“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三国志·魏书·华佗传》语)。那么,其中的真正原因到底又是什么?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上述两本史书中就可以找到答案。《三国志·魏书·华佗传》中记载:在看了曹操的病情后,华佗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也就是说,经过他的认真诊视,判断出了曹操的头风病已经非常严重,不可能在短期内治好,于是,开始有了畏难心理。这里,我们推测曹操所患的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至今不明,在当时更没有办法搞清楚其原委。因此,华佗因为找不到曹操的病根所在,无计可施,担心治不好他的病,被曹操怪罪而受到惩罚,故而找借口坚持回家,以逃避责任。根据《后汉书·华佗传》的记载,华佗请假的理由是“乃就操求还取方”,曹操当然会准他的假,批准他回家。但是,回到家之后,因为同样的原因,华佗“因托妻疾,数期不反”(《后汉书·华佗传》)。他公然抗命,滞留不归,以拖待变,企图蒙混过关。对华佗寄予了无限希望的曹操,对他的此等表现当然不能容忍了,于是,开始屡屡派使者前来催促,甚至饬令州郡两级政府的主官前往督促。

曹操的漫画形象

曹操对华佗的处置,并不是像 《三国演义》中所说的那样武断,说什么因为华佗建议为他开颅,曹操器量狭小,担心他有意害自己,而找理由诛杀了华佗。而真正的原因是,华佗编理由欺骗了曹操,这是曹操所最不能容忍的。

在决定抓捕华佗之前,曹操是非常慎重的,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他开始“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多次写书信催他返京,说明了他对华佗的倚重。在没有得到他的回应之后,又令郡县首长前往催促,说明了曹操对他非常重视。后来,发现华佗仍然不愿上路时,曹操也没有匆忙地派人去抓捕他,而是先派人到华佗老家进行实地调查,看他的妻子是真的有病,还是华佗借此理由来故意欺骗自己。出发前,他还特意叮嘱派去的调查人员,如果发现华佗的妻子果真有病,准备“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如果发现他故意在欺骗自己,再行收押。从以上过程来看,曹操对华佗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不能说他草率行事。

结果很是不幸,华佗的谎言最终被曹操派去的使者给揭穿了,于是华佗被逮捕,被关进了许都的监狱内。此时,曹操仍然没有贸然下令杀他,而是又经历了一个审慎的审判过程,在他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之后,才决定下令将他处死。

这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下级是上级的附属,并没有真正的自由,因此,欺瞒上级,是要获重罪的,尤其是欺骗像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至于处罚之轻重,那就要看曹操本人了。因此,才有了荀彧为他说情,曹操不应允的情况出现。由此可见,曹操诛杀华佗这件事,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所说的那样,是因妒生恨,为了报复他。真正和主要原因,是华佗欺骗了他,犯了欺君重罪,这才是华佗被杀的真正原因。遇到执法如山的曹操,其被杀的结局也就在所难免了。

曹操头骨出土时的情景

曹操墓出土的曹操头骨

考古有哪些发现,研究又证明了什么及曹操患头风病的真正原因

以上所做的结论,仅仅是我们根据史料的相关记载进行的逻辑推测。那么,在实际考古中,我们在曹操的高陵中有没有发现有关曹操患头风病的相关证据呢?如果有,又有哪些证据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在曹操陵墓中首先发现了一个石牌,上面刻的铭文是“渠枕一”(图四)。当时,我们推测,有一个枕头存在,但是质地不明,至于“渠枕”二字的意思,应该是指枕头的形状,根据“渠”字的本意,所能给出的解释为两种:一种是指大,有渠大之意,说这个枕头很大;另一种可能的意思是,指枕头中间有一个内凹,像渠沟一样(图五)。

图四 “渠枕一”石牌

后来,公安部门从盗墓者手中缴获了一个石枕,该石枕整体形状为长方形,中间有一弧形凹槽,凹槽大小正好能够放下人的颈部,背面竖刻一行字,内容是“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图六)。从盗墓贼对现场的指认和上面刻的铭文内容、字体及用语习惯,与曹操陵墓中所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完全相同来看,可以确认这个石枕是从曹操墓中出土的。见到这个石枕后,我们终于明白了“渠枕”二字的真正意思,它所指的就是它的形状。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这个枕头的材质为石质。这令我们感到有些困惑,从已发现的考古资料看,墓葬中出土的枕头有玉质、瓷质的,很少出土有石质的,而且这个石枕的外形并不美观,上面还有磕碰的痕迹,显然是其生前用过的,而不是为了随葬专门定制的。经过咨询相关专家,专家告诉我们石枕有令人镇定的作用,尤其是经过温水加热后,将脖颈枕在上面,有利于疏通颈部脉络。联想到史料记载中的曹操生前有头风病这件事,让我们豁然开朗,明白了曹操是用这种方式来缓解其病痛。也就是说,曹操在诛杀华佗之后的十几年里,是靠这个石枕来减轻头疼的,由此更加确认了曹操生前确实有头风病这个史料记载的真实性。

图五 石枕正面

图六 石枕背面

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石牌铭文中的石枕的名称与石枕上的铭文的并不统一,石牌上的铭文是“渠枕一”,而石枕上的名称则是“慰项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其原因是类似今天药瓶上的标签一样,一个是指明了它的正式名称,另一个有可能是描述了它的功能,这个石枕的正式名称应该是“渠枕”,其功能是“慰项石”。

那么,曹操的头风病到底是因何而起的,上述我们的推测是不是正确呢?

在我们对曹操遗骨进行整理时,终于找到了引起曹操头疼的病因所在。我们发现曹操生前牙齿有虫蛀现象,而且龋齿情况十分严重,其中多颗牙齿几乎被蛀空,牙冠部分基本不存,甚至髓腔的上半部也已经缺失,致使髓腔直接暴露在外,这样也就直接伤及了牙髓。并且,其中部向下还有穿孔,深至根部,其他保存稍好的牙齿磨损也相当严重,其釉面基本不全,并且有虫蛀现象,蛀洞深至牙髓(图七)。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判断这极有可能是造成曹操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图八)。

曹操头骨被破坏的情况

图七 曹操牙齿正面

图八 曹操牙齿侧面

为了印证这个推测,我们特意向第四军医大学的有关牙科的权威专家进行了咨询,他们肯定了这个判断,告诉我们三叉神经共分为三支,一支在太阳穴,一支在鼻子周围,第三支在下颌周围,三叉神经痛需要有一个触发点,一旦开始,就会间歇性发作,很难治愈,因为神经是相通的,当龋齿发展到后期,造成牙髓炎时,就会引起三叉神经痛。也就是说,曹操的头风病是由龋齿引起的。

综上所述,曹操生前确实患有头风病,染病时间大概在40岁,到了大约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时,病情开始加重,华佗因此获罪。相信此后不久,爱子曹冲的突然夭折,对他的精神造成巨大打击,病情变得更加严重。为了减轻病痛折磨,在华佗死后的十几年里,曹操一直使用这个石枕来缓解病情。

确认了曹操生前有头风病这件事实,不仅印证了文献资料,而且找到了他得病的原因所在,无疑也是有关曹操研究的又一重大收获。

版权及作者信息声明:

本文原标题为:曹操患头风病和华佗被杀之原因探究

本文部分图片经展玩公众号由潘伟斌先生及©东京国立博物馆 等提供

作者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47中宏志班

本文原载于《黄河.黄土.黄种人》杂志

本文得到了潘伟斌先生的转载授权

潘伟斌,王仲杰.曹操患头风病和华佗被杀之原因探究.黄河.黄土.黄种人,(8X):47-53.

机构: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郑州市47中宏志班

摘要: 据相关史料记载,曹操生前患有头风病,该病一直折磨着他,给他的后半生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为了治疗头风病,他曾经怒杀神医华佗。对这一记载,人们将信将疑,曹操到底有没有头风病,是不是真的因为此事而诛杀华佗,这似乎成了一桩历史疑案。所幸的是,我们通过对曹操高陵的考古发掘,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证明了曹操生前确有头风病,而且找到了导致他患病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