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短暂降温之后,6月27日,北京最高气温再次冲击39℃。28日,北京将迎来一场全市性的雷雨天气,最高气温随之降至32℃上下。之后,北京又将开启连续4天的高温炙烤模式,最高气温将再次冲击40℃。
就在前几天,6月22日15时19分,北京南郊观象台气温飙升至41.1℃,这是该站历史上第三次出现41℃以上高温。当天,北京其他两处观测站也创下历史最高气温纪录——15时12分,二里庄观测站达到42.8℃;12时47分,北安河观测站达到42.4℃。华北地区共有1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在6月我国华北地区持续高温期间,全球其他地方也在经历创纪录高温。例如,6月21日,墨西哥新拉雷多已连续3天最高温度超过45℃、蒙克洛瓦连续3天最高温度超过46℃;伊朗扎博勒最高温度甚至达到50.8℃,创下当天全球最高温度纪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个地区极端高温的出现,一般与当地特定的天气形势有关,中纬度高压脊、副热带高压带所处区域容易出现极端高温。这种天气形势的出现有一定偶然性和随机性,一般是大气环流非线性过程的结果。然而,极端高温天气反复出现,与愈演愈烈的全球变暖密不可分。
关于极端天气和全球变暖之间的关系,英国科学家迈尔斯·艾伦打了一个比方:在掷普通骰子时,得到最大值6的概率是1/6,如果某次掷出6,可以将其归为随机的运气,但如果掷出很多次6,概率远大于1/6,这时就不能归因为运气,很可能是骰子本身被做过手脚。与几十年前相比,目前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频率大大提高,这不能归因于随机的天气形势,而是全球日益变暖改变了极端高温天气出现的概率。
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的年度气候报告显示,2022年的全球温度比工业化前的1850—1900年高1.15℃,过去8年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8年。而根据联合国防灾减灾署的报告,2000—2019年间,全球极端高温事件发生432次,相比1980—1999年间的130次,增幅高达232%。极端高温的“骰子”已经被人类活动“做了手脚”。
今年4月,破纪录的高温席卷了东南亚和南亚。世界天气归因小组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在其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对南亚地区而言,全球变暖使印度和孟加拉创纪录的高温事件发生概率增加了30倍。假如没有全球变暖,这种创纪录的高温事件几乎不可能发生。所以在讨论极端高温事件时,除了特定的环流形势外,全球变暖“难辞其咎”。
全球变暖带来的不仅是极端高温,还有“全件套”的灾害事件。其带来重要的“湿变湿,干变干”效应,即原本湿润的地区降水会更多,原本干旱的地区会更加干旱;湿润多雨的季节洪涝更严重,干旱少雨的季节干旱更严重。联合国防灾减灾署发布的《灾害造成的人类损失2000—2019》显示,过去20年,洪涝灾害增加134%、风暴增加97%,山火燃烧增加46%,干旱事件增加29%。
在极端高温时期,户外活动可能会引发中暑,甚至是导致死亡的热射病。另外,大片区域空调制冷带来电力的大量消耗,使电网承受巨大压力,存在巨大社会风险。长远来看,极端高温时长延长、高温日数逐年增加也会影响区域的吸引力,毕竟没有人希望在酷热的天气里旅游和从事户外文体活动。长此以往,将影响区域的经济活力。
本轮高温期间,华北各省份纷纷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高温天气的应急响应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然而,相关配套措施还有待完善。各种极端天气的红色预警如同应急的号角,需要动员各级政府和社会部门,保障弱势人群、户外和高温天气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在公共活动中心、政府部门、图书馆等区域开辟“避暑中心”,鼓励商场、写字楼和商业机构对公众开放,以便户外工作者避暑,降低中暑和热射病发生风险。
夏至刚过,三伏未至,2023年的高温天气应对才刚刚开始。而未来几十年,全球变暖将愈演愈烈,全球温度持续攀升不可避免。改善城市和乡村的宜居性,提高全社会应对极端高温天气的能力,将是一场长期而艰苦的战争。
来源:中国科学报
Copyright @ 2008-2017 www.gxff.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创新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58 55 97 3 @qq.com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