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第一大省广东,也开始“催生”了。
6月7日,广东省卫健委、省发改委等17个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实施意见》挂网公开,为减轻群众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提供支撑。这份《意见》从托育、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多个方面着手,围绕提高生育水平、促进人口增长,出台了系列支持措施。
【资料图】
作为经济实力、常住人口第一的双料大省,广东的“催生”政策有何考量?在现实中,如何落实这些措施,才能起到实效?
广东“催生”:涵盖范围广,针对性强
2022年,全国人口首次负增长,随着人口拐点到来,各地陆续出台相应的鼓励生育政策,拿出真金白银来支持人们生娃。
如今年年初,杭州宣布二孩一次性补助5000元,三孩一次性补助两万元;武汉东湖高新区对2023年1月1日后满足相关条件生育三孩及以上子女的家庭,每年每孩可享受育儿补贴1万元,最长可享受至6周岁。真金白银不仅有了,也越来越大。
在各地花式“催生”的背景下,2022年常住人口首次负增长的广东,出台生育支持政策,当然不意外。
而从具体措施看,一是,政策涵盖的范围比较广,从生育到托育,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再到劳动者权益,涉及方方面面。二是,结合地方的基本情况,有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目标和措施。
比如在学前教育领域明确提到,“十四五”期间新增33万个以上公办幼儿园学位,新建、改扩建2500所公办幼儿园。
再比如,在减轻住房负担方面,要实施精准购房租房倾斜政策——积极发挥国有住房租赁企业建设、运营、管理等综合优势,支持其通过新建租赁住房、“城中村”住房规模化租赁改造等方式,扩大住房租赁规模。
这一点和前不久火热的深圳统租话题,形成了呼应。用城中村统租的形式,在短期内大幅增加保障性住房的房源供应,减轻年轻人的生活成本,撬动他们的生育意愿。
其实不管是建学校,还是搞城中村统租,都需要大手笔资金投入,它的成本要远远比单纯的生育补贴更高。广东本身是经济强省,有足够的财力支撑,花钱“催生”的力度自然更大。
在广东出台政策前,下辖的一些地方也已经提前行动了。像深圳今年1月公开征求意见的《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就用实实在在的育儿补贴鼓励,并且发放对象包括一孩。
广东“催生”的紧迫性,可能比很多省份都要强
2022年,广东的常住人口达到12656.8万人,而从六普到七普之间,广东的常住人口增加了216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16.9万人。
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背后,一方面是它凭借着良好的产业基础,源源不断地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另一方面,广东尤其是广州、深圳等城市,人口结构比较年轻,一直维持着较高的人口出生率。
2022年,广东的出生率为8.3‰,超过绝大多数省份。加上人口基数庞大,广东的出生人口数也是遥遥领先,近几十年来基本都超过百万,2022年为105.2万人,全国最多。
但在人口红利全面减退的大背景下,出台“催生”政策的广东,人口焦虑也相当突出。
首先,广东的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正在成为历史。不管是8.3‰的出生率,还是105.2万人的年出生人口数,以及自然增长人口数,都是近几十年的新低。最能生的广东人,现在也生不动了。
其次,区域人口流动格局生变,广东对外来人口的虹吸效应,同样正在逐渐减弱。
2022年,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常住人口集体负增长,广州减少了7.65万人,深圳减少了1.98万人,都是历史首次。这其中固然有疫情的因素,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基础设施完善、产业转移加速,内地的一些省会城市,发展势头蒸蒸日上,为本省的流动人口,提供了一个就近打拼的机会。
以广东为代表的沿海,不再是所有务工人员的首选。而广深等地的高生活成本,也在潜移默化地形成挤出效应。综合影响下,中西部省份人口加速回流,去年常住人口增幅靠前的城市,如长沙、合肥、西安、南昌等基本都是内地省会,它们的人口增速,和经济增速形成了正向呼应。
哪怕经济第一大省宝座稳固,现在的广东也是双面承压——出生率下降、人口流入减缓。并且不只是广深,佛山、东莞以及其他地市,去年常住人口基本都是负增长。
同为一线城市,广州、深圳和北京、上海,落户门槛相差巨大。宽松的户籍政策下,连广深都开始负增长了,形势可见一斑。从这个角度来说,广东“催生”的紧迫性,可能比很多省份都要强。
各地“催生”,也正在着眼于生育间接成本
对生育成本直接或者间接的补贴,是否能够起到提高生育率的效果?
其实,放眼全球,不管是欧美还是日韩,也有一些补贴政策,但生育率一旦下降,几乎很难根本性地逆转。女性经济独立、养老观、婚姻观念的变化等,各种因素造成的生育意愿降低,基本是大势所趋。
这种生育率下降的趋势,在广东可能会更加突出。因为广东本身是经济大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生育养育成本整体越高,真金白银地补贴,远远覆盖不了生育成本,激励效应会比较有限。
去年,有研究机构发布《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结合消费支出等数据,对各地的生育成本进行了测算,结论显示:0到17岁的平均养育成本,广东地区高达65万元左右,在全国位居前列。
那么,为什么用补贴“催生”催不动,各地还要拼命砸钱呢?原因在于,它多少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激励效果,构建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而对于一些较为困难的家庭,多少也会起到一些帮扶作用。
而且,包括广东在内,现在各地的“催生”措施,大量的内容其实都是着眼于生育间接成本,比如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对劳动者就业权益的保障等。它们不仅能够提升生育意愿,还能够提高对人才的吸引,提高城市的宜居指数,为年轻人创造一个更良好的生活环境。
如果整体性的生活成本降低,生活舒适度提升,年轻人愿意留下来,这对人口均衡增长,无疑会大有帮助。
(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 徐珊珊)
Copyright @ 2008-2017 www.gxff.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创新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58 55 97 3 @qq.com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