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问要‘中悲’、‘大悲’还是‘超大悲’?”
(资料图片)
最近,各地都涌出了一大波“寺庙咖啡”。
杭州永福寺的“慈杯”,上海玉佛寺的“方壇”,台州龙兴寺的“见佛”,浙江普济寺的“囍德”……当星巴克还在和瑞幸“卷生卷死”的时候,寺庙咖啡却轻松突出重围,让年轻人踏破了门槛。
制作寺庙咖啡的是怎样的人,年轻人又为何对寺庙咖啡如此青睐?
做咖啡的人辞职到寺庙卖咖啡第一年险些倒闭
2019年底,32岁的邱建华到普陀山开第一家“囍德咖啡”时,附近小吃店、工艺品店的人,都在“赌”他们什么时候倒闭。那时,全国的寺庙周边都没几家咖啡,邱建华是瞄准这个赛道最早的一批人。
“都觉得我们活不下去,普陀山房租这么高,一瓶矿泉水都要卖10块钱,谁会来喝咖啡呢?而且大家都觉得,来寺庙的普遍是中老年人,但我不这么认为。”邱建华发现,在普陀山的商业中心、酒店,都能看到不少一线品牌的车、穿着时尚的年轻人,“而且普陀山离杭州、上海都很近,如果有这一拨客人在,肯定对咖啡是有需求的,事实也证明,我们最早一批积累的客人都是上海的。”
30多岁了,也该出去闯一闯了,抱着这样的想法,邱建华果断辞职,瞄准“寺庙咖啡”这个无人区,一下砸了80万元,虽然提前谋划了许多,但正如那些看笑话的人预判的一样,现实给他一记重拳,从早八点守到晚八点,就是没人进。
“刚开始一直无人问津,景区有很多客人,但就是不愿意进来,我们端着咖啡出去吆喝,请人试喝,别人喝完就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光卖普通的咖啡是不行的。”
邱建华的妻子突发奇想,既然开在寺庙附近,不妨中西结合,在面包上烤一个禅字,店员们又把这个创意延伸到咖啡的拉花上,还给吸管挂上写满祝福的小路牌,就连菜单上咖啡的名字,也从拿铁、美式,改成了“禅初”“欢喜”,禅意咖啡的概念就此而生,如今席卷全国的“慈杯”“见佛”等寺庙咖啡,创意大多借鉴于此。
升级改造后别具特色的禅意咖啡,果然赢得了许多游客前来打卡,就连年轻的寺庙师傅们,都时不时来点一杯素咖啡,聊一聊典故,还亲手为小店画下一幅充满禅意的字画,成了游客最爱拍照的打卡点。
“山上的日子其实挺清苦的,没什么娱乐,但五湖四海的客人来到店里,热热闹闹的,让我们感觉自己离外面的世界没有那么远,没有与世隔绝。”
但还没高兴多久,邱建华又遇上了更大的难关。
“疫情来了,1月22日开始封山,直到6月寺庙才开放,将近半年没有收入。”
半年没有收入,但员工的工资还得照发。如今已经是九华山分店店长的王梦龙老家在山西,当时因为没地方住,直接住进了老板家里,“住了大半个月,天天受他的咖啡熏陶,到最后那种咖啡豆我再也不想喝了。”
那段苦中作乐的日子,如今谈起来已经云淡风轻,但王梦龙说,看着老板砸锅卖铁、咬牙坚持的样子,他们这些小伙伴们没有一刻想过离开。
“当时有一个合伙人撤资了,他为了撑下来,车也卖了,公积金都拿出来了,景区房租一年40万元,他自己一分钱收入没有,跑到酒店去兼职,还要给我们发钱,所以不论家里再怎么催,我都不想走。”
而顶着全部压力的邱建华,憋着一股劲,也从未想过放弃。
“不管怎样我要撑到疫情结束,不然之前的投入就全部打水漂了,当时就想等过了这个坎,如果咖啡店的生意还是半温不火,大不了我就再回酒店了。”
就这样撑了半年,邱建华终于等来了柳暗花明,等来了疫情结束后大批游客的“报复性”消费,高峰期一天能卖出七八百杯,平常也能卖出三五百杯,更在之后的近4年里,连开4家分店。
但在他飞速扩张的同时,各地都开始兴起寺庙咖啡,这个赛道变得越发拥挤,光是普陀山就开了5家咖啡店,当初撤资的合伙人,一看行情好了,直接在“囍德”的对门开了家一模一样的店。
“我们应对的手段一是做好产品,现在很多寺庙咖啡虽然包装、营销做得好,但味道不怎么样,我们从一开始就是做精品咖啡,对味道要求还是很高的。其次就是不再局限于在寺庙附近开店,比如宁波鼓楼、嘉兴乌镇的古建筑都在我们的考察范围内,反正目标还是把品牌做大。”
喝咖啡的人年轻人到寺庙喝咖啡喝的是情绪和氛围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2月以来,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小红书上关于寺庙旅游的笔记高达44万篇,年轻人正在成为点燃寺庙旺盛香火的主力。
1993年出生的小熊今年去了全国寺庙最多的城市——福建泉州,一口气逛了三个寺庙,但对她而言,寺庙只是让她感受当地文化、欣赏古建筑的一个窗口而已。
“当地有100多个寺庙,我选了3个最有特色的,其中有一家全国唯一的海上寺庙,觉得漂亮就去了,逛的时候主要是欣赏那些美丽的建筑,感受当地人虔诚的信仰,被当地的小朋友指导怎么祈福,对我来说是很有趣的体验,和去博物馆、别的名胜古迹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1994年出生的容止是个寺庙爱好者,经常会到各地的寺庙烧香祈福,拜一拜财神、求一求姻缘,图的不过是一个心灵的慰藉。
“比如这周没什么事就去一下,这已经成了我释放压力的一种渠道,回来之后就感觉心里有了一点寄托,我觉得年轻人用这么平和的方式释放压力,还给景区创造了GDP,有什么不好的?我们调节自己,是为了振作起来更好地生活。”
当谈起喜欢的寺庙、道观的原因,几位年轻人都提到了一个“静”字。
1997年出生的王梦龙说,他每次下船一踏上普陀山的土地,心就会静下来,“很特别的感觉,在山上是一种心情,出山以后又是另一种心情,要面对很多选择,眼花缭乱。”
这种静,让年轻人能抽出片刻放空自己,进行心灵的疗愈。
“寺庙不像海边,让我呐喊、发泄,相反是让我沉静、收敛,把压力暂时放到一边,让我情绪变得平和,经过这个缓冲之后,又能更冷静地处理问题,至于祈福,只是让自己有所期待、有所寄托而已。”1994年出生的小圆告诉长江云新闻记者,前两年去长春观时,冬日里阳光正好,从大殿出来,看见一个道长正在看手机,一只猫靠在他脚边睡觉,阳光洒在小猫身上,半明半暗,画面绝美。
(小圆在绝美画面刺激下疯狂撸猫后拍的照)
“这画面我能记一辈子,那是一只很普通的小猫,但在那个氛围里它就是一只‘得道高喵’,太治愈了。”
为了疗愈心灵、舒缓压力来到寺庙的他们,在面对寺庙咖啡的禅字拉花、福签、盲盒等新奇的巧思时,很容易就被勾起了消费欲。
2000年出生的津津就特别吃这一套,“之前有家店和鸡鸣寺联动做活动,买饮料送福袋,还有一张明信片,上面画着鸡鸣寺的4只网红猫,只要你逛寺庙的时候能拍到四只猫,回来店家就再送一个钥匙扣,就很好玩啊,我拜完佛就去找猫,花了2个小时就全部拍到了。”
(津津在鸡鸣寺拍下的网红猫)
小圆甚至觉得,一杯咖啡,让她回到了尘世间。
“上山肯定要喝水,但喝咖啡感觉又不一样,身处山中与世隔绝,一杯咖啡把我又拉回了尘世,这种碰撞的感觉很妙。”
相较这种氛围感所赋予的情绪价值,咖啡的味道对于许多顾客反而没那么重要了。
“好喝当然更好,但是来喝寺庙咖啡的,肯定不是光冲着味道来的。那一刻,大都会拍照,记录在照片里的安静与平和,会在琐碎的日常中,持续散发着香气……”
(长江云新闻记者 宋歌 美编 邱方蕾 责任编辑 解清)
Copyright @ 2008-2017 www.gxff.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创新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58 55 97 3 @qq.com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