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制作:方金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华社天津6月9日电(记者郭方达宋瑞)放上置物架、挂上“微店”标语、再在周边装点小彩灯营造氛围……夜幕降临,天津市中天煋河村房车露营公园逐渐热闹起来。
“每逢周末夜间,公园一隅,70多个摊位的商品琳琅满目。”该露营公园负责人陈彬说。这类市集经营成本低、场地灵活,成了很多年轻人展示个性化创意文创、手作、潮流产品的交流平台。
今年30岁的“上班族”徐燕利用业余时间“微创业”,在一家夜市经营手工饰品小生意。徐燕告诉记者,她身边不少朋友都按捺不住,变成了夜市里的“小老板”。
在天津市和平区金街商圈印象城,这是楼顶的“飞机”主题酒吧。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要“全面促进文化消费,加快发展新型文化消费模式,发展夜间经济”。
从传统的烧烤小吃,到新颖的城市露营体验,天津地标建筑之一的天塔湖畔人流量不断上升。
“飞盘、全甲格斗等新型体育项目,都是我们招商洽谈的重点项目。”天塔湖露营夜市项目负责人马腾表示,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填饱肚子,丰富的消费场景才能吸引到更多人群。
互动戏剧餐饮、文化茶寮等一批新业态是年轻消费群体尝鲜的选择之一。“许多年轻人将自身的爱好当作‘微创业’的手段,既丰富了服务形态,也拉动了实际消费。”马腾说。
用餐前从盲盒中抽取身份,用餐期间和演员互动化身“戏中人”,从戏里与盘中分别品味天津的市井文化,天津印象城老码头餐厅的“一出好戏”近来吸引了不少客人。
“融合是关键。”天津北方演艺集团事业(文旅)拓展中心项目部经理王晶说,“我们以戏剧形式讲述天津饮食文化,很多观众对在观剧中吃到什么样的美食非常期待。同时,通过与演员现场‘飙戏’,食客可以身临其境享受一场视、听、味觉的融合盛宴。”
观众欣赏美食互动戏剧《老码头·戏里戏外》。(新华社发)
一头是消费,一头是就业。夜间经济活力与就业的关系,由数据可见一斑。
云账户(天津)共享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为超过8400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工商税务代办、收入核验结算、商业保险保障等方面的灵活就业服务,其中相当一部分结算就发生在夜间。
“今年5月,云账户夜间(20点至24点)结算人次占全天的27%,其中24点结算人次占比达到6%,是全天的高峰之一。”企业董事长杨晖认为,新就业形态的不断丰富,恰是对不断涌现的消费需求的呼应。
夜间消费的“脉搏”离不开城市特色,如西安的大唐不夜城,依托文旅资源,打造沿街商业矩阵,诸多餐饮和文创品牌入驻,已经形成可持续的“文化+”街区。南京的秦淮河畔,夫子庙、明城墙、江南贡院等人文胜地交相辉映,形成千年古韵与现代商业融合的别样景致。
“发展夜间经济需突破‘千城一面’,深耕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天津财经大学教授高楠认为,伴随着多元化力量的注入,各地夜间消费市场还将愈加繁荣,更多城市也将找到夜间经济与城市文化有机融合的发展密码。
Copyright @ 2008-2017 www.gxff.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创新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58 55 97 3 @qq.com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