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广西柳州市柳城县龙头镇环卫站的一名在职在编人员刘万军,工龄刚好满30年,他申请提前退休,却得到一个意外的答复:“你连档案都没有,怎么办理退休?”
12年来,他向镇上和县里反映,到处寻求解决的办法,未果。县人社局的一位副局长带他找到局里记载人事档案去向的登记簿,他才发现,早在2004年,他的档案已被太平镇组委提走。
7月27日下午,柳城县太平镇党委书记黄柏泉称,目前县里已经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了工作组,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据7月29日长江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太平镇2004年调动其档案的登记簿复印件(左)及太平镇人民政府补开的转档《证明》。 (来源:长江日报,受访人刘万军提供)
据刘万军描述,1996年10月至2003年3月他在太平镇计生站工作,此后,他被调至龙头镇环卫站(今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工作,直至去年离开。而他的档案于2003年3月被转移到龙头镇人民政府,却又在一年多后被太平镇组委从县人社局调出,此后就下落不明,找也找不到,补也补不了,究竟为何如此,怎么解决,至今也没有一个清晰合理的回复。相关负责人要么就是表示不知道,解释不清楚,要么就是称档案调去龙头镇的证明是假,总之就是一团混乱。
据报道,柳城县人社局档案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全县事业单位职工的档案都在县人社局,乡镇根本没有管理权,不能调到乡镇上,如果需要,只能前往查阅,查阅完毕后,也不能将原件带走。如果按照这个规定,那不管是龙头镇还是太平镇,都没有按规定办事,而是随意将个人的档案调来调去。有规定却不遵守,就一定会出问题。
刘万军的遭遇,或许只是个人档案管理乱象的冰山一角。档案从计划经济时代沿袭至今,说实在的,其管理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一方面,对于在职在编人员来说,档案记录了本人的工作经历、思想品质、工作表现等重要内容,不但与在职时的收入挂钩,也与退休待遇息息相关,非常重要。
白岩松曾经评论过档案管理的问题
但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非公”企业并不具备人事管辖权,无法接受入职者的人事档案,而当下的就业方式越来越多元,无论是职工还是企业,都对档案不怎么重视,很多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在哪,很多档案要么成了“死档”,要么就遗失无踪。
此前,“妈妈私自拆开女儿档案袋,女儿看到后崩溃”一事冲上热搜,央视评论员白岩松就曾经提出一个问题,档案调动都应该通过公对公的方式规范进行,不允许个人私自持有档案,这个女孩的档案为什么会在自己手里,而很多大学生都在评论区表示,很多高校都是毕业时让学生自己领取档案,让学生自己拿到用人单位报到,甚至以此嘲讽白岩松不了解情况。但事实上,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违规的,就是在“乱弹琴”,而不合规定的现象,却成为普遍现象,这并不能说明这种现象就是合理的,只能说明相关部门、单位没有履行好档案保管和档案管理的职责。
档案平时看上去似乎用不着,但一旦遗失了,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待遇安排都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补档”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刘万军为此奔波了12年,甚至还因为持续反映问题,而被龙头镇人民政府通报批评,直到媒体曝光,当地才成立工作组进行调查。而很多人,可能都没有这股子“韧劲”,因为档案的遗失、错漏而增加了很多麻烦,或是失去了向往的工作机会。
虽然档案的作用已经不像20多年前那么至关重要,但既然档案依然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产生影响,那就应该慎重对待、规范管理,不能那么随意和混乱,更不能连起码的踪迹溯源都做不到。这一问题早就该引起重视。
在很多政务服务都开始智慧化、数据化管理的当下,现有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确太过于落后,只有加速推进档案数字化管理,让每个人对自己的档案存放和调动状况都有迹可循,才能清除乱象,规范管理。
Copyright @ 2008-2017 www.gxff.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创新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58 55 97 3 @qq.com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