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地铁站内的“乘梯须知”又有了新变动,将“禁止行走或奔跑”列在了首位。据了解,最新版的《上海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也已于今年5月1日生效,在办法中明确提出了这条。原来,近年来,不少专业人士提出在自动扶梯上“左行右立”不利于乘坐安全。目前,长沙地铁的自动扶梯乘坐情况如何呢?乘坐自动扶梯到底该怎么站?7月5日,记者随机走访了长沙地铁1号线的地铁站,并且采访了几位市民,大部分人表示已经习惯了“左行右立”,但是遇上人多的时候,也会站在左侧,这样可以早点出站。
大部分都是左右两侧交替站立,不少人习惯站立右侧
记者来到长沙地铁1号线铁道学院站,工作日的中午,地铁站内人流量不算太大,在靠近2、3号出入口的自动扶梯上,站着十来位乘客,他们大部分站在扶梯的右侧,有三四位站在电梯的左侧,基本上是交叉错位站立。记者偶尔能见到几位在电梯上行走的市民,一位女士乘坐下行扶梯时,为了赶上刚好进站的地铁,所以向下快速走了几步。
【资料图】
在客流量较大的橘子洲地铁站,因为暑期到来,游客量比平时又要多了不少,在地铁站出站的自动扶梯上,基本上全部站满了游客,扶梯的左右两侧都站满了人,并没有把左侧空出来作为行走通道。橘子洲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因为景区游客量大,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快速、安全、高效的疏散游客,”电梯上基本上都是站满人,不会有很明显的左行右立,也不会有人在电梯上奔跑。“
在铁道学院站,接受采访的贺同学说,人少的时候,她和同学们可能还是会习惯性的站在右边,有时候一些特别着急的上班族,会从左边快步向上走。上班族王女士说,很多年之前去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坐地铁的时候,就听到当地都在推崇“左行右立”,这在当时还是“讲文明、有素质”的表现,把扶梯的左边当成紧急通道,让给有急事的人,“现在怎么就又不提倡了呢?”王女士说她有时候带着孩子一起坐地铁出门,和孩子并排站着的时候,还会被后面的人拍拍,说“麻烦让一让”。
一位带孩子的女士认为上海禁止“左行右立”的乘梯规则是正确的,因为上海作为一线大都市,人流量非常大,而长沙的人流量相对较少,似乎没有这个必要,平时自己在人不多的时候也会在电梯上行走,还是要视情况而定。一位上班的年轻白领告诉记者,作为上班族,她平时会走的比较急,认为“左行右立”对于赶时间的上班族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另一位与老伴出行的大爷则不这样认为,他觉得:长时间的“左行右立”会磨损电梯,行人在电梯上行走可能还会发生危险,比如鞋会被夹住,从安全角度出发,并不赞同“左行右立”规则,平时自己会站的比较靠中间。
业内人士:对于“左行右立”不提倡也不强制,扶梯上行走或奔跑容易有安全隐患
记者了解到,“禁止行走或奔跑”之所以列入《上海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是因为像地铁站这种人流量特别大的场所,“左行右立”的这种乘梯方式不符合安全准则,当电梯右轮受压为左侧3倍时,易导致电梯轮先行疲劳、磨损直至报废。并且乘客在运动的电扶梯上面行走或奔跑,容易踏空或被绊倒。
记者也咨询了一些长沙特种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业内人员,他表示,对于“左行右立”既不提倡也不强制,因为自动扶梯是一种复杂的机电类设备,目前为止也没有完整的统计数据,来说明“左行右立”对电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在现行的《长沙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中,也只是明确了使用电梯时不得有下列几种行为,如使用明示不得使用的电梯;采用撞击、扒、撬等非正常手段开启电梯层门;拆除、破坏电梯的部件及其附属设施;乘坐超过额定载重量的电梯;其他危及电梯安全运行或者危及他人安全的行为。
“但是在自动扶梯上行走和奔跑,还是很容易引发一些安全事故的。”业内人士表示,比如摔伤、磕伤或者是被卡进扶梯的缝隙中。
近段时间,网上也有不少自动扶梯爱“咬”洞洞鞋的新闻,最近很受年轻人喜欢的洞洞鞋,因为鞋子摩擦力大、易变形,若与扶梯护栏、梳齿板发生摩擦,很容易卷吸被卡。6月底,在泰国廊曼机场,还发生了一起机场电动步道“吸人”事件。
最好的乘坐扶梯方式,就是安全站立直至抵达
在地铁站内,记者也见到了张贴的乘坐扶梯安全须知,其中第一条就是“禁止在扶梯上蹲坐、逆向行走、奔跑、嬉戏或骑跨扶手带”,还有“禁止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出入口逗留”、“禁止反方向站立”、“禁止攀爬”、“小心夹脚”、“小孩必须拉住”等安全提醒。
长沙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并不提倡“左行右立”,但是对于乘坐自动扶梯也没有具体要求,“按照我们相关的乘坐扶梯安全须知,禁止那些不文明的行为。”负责人表示。
那到底怎么乘坐自动扶梯呢?记者咨询了一些自动扶梯生产企业,他们表示,提倡双脚站在安全黄线内、握紧扶手站好,不要走动,直至抵达,这是最好的乘梯方式。
不少网友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人多的时候,两边都站人效率才高,为了让几个人留出一半空间,等于后面的人都浪费时间”,“地铁站这个人流量,电梯左右都站人才是设备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左行右立在五一广场、橘子洲这种站超级容易拥堵”。
潇湘晨报记者黎棠 实习生王春雨 李怡
Copyright @ 2008-2017 www.gxff.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创新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58 55 97 3 @qq.com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