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的跨境电商战略进行的如火如荼,已经正式从1.0时代跨入2.0时代。亚马逊中国副总裁牛英华在接受CNET采访时分享了几个观点:中国消费者的购物能力是惊人的;大数据决定未来产品的丰富程度;跨境电商比拼的不仅是商品,一切最终会回归到经营本身。
亚马逊中国副总裁牛英华
加码海外购 不代表本地商品就不做了亚马逊中国的国际品牌战略包括“海外购·直邮”、“海外购·直采”及“海外购·闪购”三种模式。尽管主打海外购,但亚马逊的本地商品也一直在做。
“海外购·闪购”最近上线,侧重自营,亚马逊中国根据大数据、自营下的爆款和低价商品、还有本地化的服务中,选出海外购中的畅销单品,预先进口备货至保税仓或香港仓,并通过国内物流直接发货,平均3天送达。
其他两种海外购模式中,直邮进口,即消费者在网站上下订单后,产品从国外直接发货,通过国际物流送达,直邮服务可以加速到6-8个工作日,而行业的平均水平大约在30天;进口直采是指亚马逊到商品的原产地与品牌方直接采购并原装进口,然后在亚马逊中国的运营中心备货,顾客下单后可直接从国内发货,最快能三天送到。
牛英华强调,海外购与本地化是协同的策略,本地商品也在做。特别典型的比如欧莱雅、玉兰油等已经实现了本地化的生产,这些品牌也是消费者所喜欢的商品,这些商品还会由中国亚马逊的零售团队继续维护。
货源和物流一直是跨境电商的痛点。牛英华表示,在货源方面,亚马逊拥有中国团队和亚马逊全球供应商管理团队的配合。物流方面,亚马逊在中国拥有13大运营中心,在1400多个城市区县可以当日到达、次日达。
大数据决定未来产品的丰富程度亚马逊十分重视大数据的应用,大数据可以显示出消费者更青睐的商品,亚马逊根据大数据的显示结果把这些商品带到保税区,让递送时间大幅度降低。用牛英华的话来说就是,这也是闪购非常重要的一个使命。
牛英华说,亚马逊的直邮物流速度是行业内最快的,但是也要6-8个工作日,有一部分消费者就等不了这段时间,所以亚马逊通过大数据筛选出热门商品并放到保税仓里,这样一来,这些热门商品的配送速度就能控制在三天以内。
亚马逊海外购的商品在中国的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都很畅销,其销量的前十大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南京、杭州、天津、武汉和长沙,而且,一二线城市之外的不少地方的中国消费者也对亚马逊海外购十分青睐。
但亚马逊的绝大部分顾客并不是只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牛英华进一步分析道,比如亚马逊的统计数据显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云南许多规模不大的城市中都有大量顾客通过亚马逊来购买海外商品。可见中国消费者的购物能力是惊人的。”
比拼的不仅是商品 一切最终回归经营本身参与中国电商环境十年,如今亚马逊中国终于摸索出一条跨境电商战略。但十年里这个“洋电商”一直被冠以不温不火的标签,如今仍面临着本地竞争的考验,国内跨境电商服务层出不穷,2014年2月上线的“天猫国际”;2014年11月,亚马逊推出“海外购”;2015年1月出现的网易“考拉海购”…
牛英华坦诚跨境购物这个饼非常大,且不是一个固定的蛋糕。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上看,这个市场容量可以做得更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当有生意机会的时候,任何生意模式会有更多的人进来。再从长期的发展模式上看,一切最终都会回归经营本身,在这方面,产品品质、全球物流配送、价格的竞争度和可信度等等才是基本因素。在这点上来讲,这些都是亚马逊的基本点,也是优势。
进口的海外购和出口的全球开店项目是亚马逊跨境电商战略的双引擎。相比于国内电商,亚马逊在供应资源上有很大优势,其背后的物流系统也十分强大。
据亚马逊方面公布的数据,目前海外购商店提供的来自亚马逊美国的选品数量超过了300万,自2014年11月以来,中国消费者购买亚马逊海外站点商品以及进口直采商品的订单总量已近500万单。
亚马逊跨境电商1.0时代开始于2014年,去年8月,亚马逊中国和上海自贸区签订合作备忘录,明确国际品牌战略。3个月后的“双11”,亚马逊试运营海外购商店;两周后,亚马逊在中国推“黑色星期五”海外购物节;又3天后,亚马逊海外购商店正式上线;到2015年3月,亚马逊入驻天猫开卖国际直采商品;4月,亚马逊海外购移动APP端应用发布;7月底,亚马逊给中国卖家开绿色通道,多项举措支持全球开店……一系列紧锣密鼓的海外购节奏,显示在如今的亚马逊中国,跨境电商的战略已经成为核心战略。
牛英华强调的是,2.0时代不是一个噱头,而是亚马逊扎扎实实有一些内容在里面。
去年5月,亚马逊中国以2000万美元投资了生鲜电商上海美味七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去年8月和上海自贸区建立合作关系,且根据上海海关的数据,亚马逊的跨境电商直购进口订单量已经占到上海关区相关业务总量的90%以上。今年又陆续牵手厦门、广州的自贸区,为跨境电商打下基础。
不过牛英华也坦言,亚马逊在移动端和产品营销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拓展。
如今可以大胆猜想的是,亚马逊中国已经逐渐撕掉“洋电商”的标签,实打实的做着接中国地气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