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宽货币未能传导至宽信用,2022年资金面创历史低点
就宏观流动性而言,2022年宽货币未能顺利传导至宽信用,导致市场实际流动性较差。虽然,“M2%-社融%”趋于扩张,显示出市场货币投放量较大,但社融同比增速则震荡下行,使得“M2同比-社融同比”从2021年底的-1.3%趋势上行至2022年底的2.2%,显示出货币投放量明显增加。但是,M1总体疲弱,意味着大部分货币以“定期储蓄或理财”形式存留,而并未在市场中流通。这意味着,我国也出现了发达国家的“流动性困境”:央行有较强愿意投放货币,而企业对于获取资金的意愿则较低;而其产生的影响往往是市场流动性紧缺。
就二级市场流动性而言,2022年A股市场资金供给净额创下近十年低点。2022年,一方面,资金总供给明显减少至-8750亿元,主要因为:(1)新发基金规模及私募基金规模明显萎缩;(2)海外启动“超常规货币紧缩政策”,人民币汇率贬值导致外资怯步,北上+QFII仅827亿元净流入;(3)大规模疫情冲击影响叠加地缘政治扰动,避险情绪推升债市,导致股市存量资金向债市转移近8017亿元。另一方面,股市总供给为1.9万亿元,主要受到:IPO+再融资等市场扩容及大股东减持等因素影响。综上,2022年A股市场资金供给净额为-2.8万亿,远低于2021年2.4万亿的正向流入。这也导致了市场成交量萎缩,A股市场整体调整。
2023年伊始资金面回升迹象明显,产业资金持乐观预期
2023年国内市场剩余流动性底部回升的逻辑清晰,且年初回升迹象已经显现。展望2023年我们判断市场剩余流动性改善的逻辑有四:一是国内货币政策总体或偏宽松;二是海外货币政策紧缩对国内流动性影响或呈中性;三是M1或重回上行通道,并有望向M2收敛;四是企业短融或呈现趋势性明显下降。
事实上,2023年年初国内市场剩余流动性回升迹象已经显现。一方面,陆股通1月累计净流入1412.9亿元,这已远超2022年全年净流入900.2亿元的水平。另一方面,杠杆资金节后亦明显改善。此外,2022H2以来产业资金也反映出较为乐观的预期,一是减持资金呈现出中枢下行态势;二是回购资金则呈现出中枢趋势性抬升。众所周知,产业资金代表长线思维,这意味着对于2023年企业总体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2022Q4基金增持成长,净流入计算机、医药、机械等行业
2022年基金资产净值同比增长主要受益于债市表现,2022Q4基金持股占比下降的势头开始得到“扭转”。
2022Q4基金增持成长板块,减持传统消费和金融板块。截至2022年底,基金配置更偏好电力设备等成长板块和食品饮料等传统消费板块。截至2022年底,基金对成长板块具有更大的“定价权”。
风险提示:国内货币政策明显收紧,国内通胀明显升温,国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明显上行,国内流动性剩余释放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