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3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1-2月外贸数据,出口同比-6.8%,前值为-9.9%;进口同比下降-10.2%,前值为-7.5%。
出口降幅收窄主因高附加值消费品拉动、持续性存疑,出口压力仍不容忽视
(资料图)
我国出口降幅收窄,主要由高附加值消费品出口回升拉动,中间品和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持续低迷。1-2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降幅较上月收窄5.5个百分点至-7.4%,表现较为亮眼,其中占比较高的手机、汽车、家用电器等高附加值终端消费出口明显好转,而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等中间品出口持续低迷;去年底表现一度好转的服装、塑料、灯具、家具等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明显走弱。
出口、尤其是高附加值消费品等边际改善,或部分缘于积压订单释放,而年后新出口订单的改善集中在纺织、农副食品等低附加值领域,较难支撑出口持续改善。去年底疫情集中“过峰”带来的生产停滞,手机等出口交付延后导致去年底出口下降更多、而年后集中交付带来出口的边际改善;最新PMI数据显示,纺织服装、农副食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新出口订单改善显著,但对出口贡献相对有限,而计算机通信、汽车等新出口订单改善不明显。
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分化,亦指向出口边际改善的持续性存疑。1-2月,我国对美国出口降幅扩大至21.8%、连续3期在20%左右的降幅,作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美国消费需求、尤其与出口紧密相关的商品消费仍在走弱;我国对欧盟、东盟出口边际改善,其中对欧盟出口中间品增多、或部分得益于其生产扰动,对越南出口显著下滑、对马来西亚等出口边际改善,或缘于纺织服装等低附加值产品和机电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差异。
重申观点:外需收缩、份额“回吐”、价格效应趋弱三重拖累下,出口压力仍不容忽视。海外需求仍处于趋势性收缩阶段,超额储蓄对美国消费的支撑已在逐步减弱,美国批发、零售库存去化才刚开始,而欧洲景气持续处于收缩区间;出口份额“回吐”的影响已开始显现,美国、欧盟从我国进口份额趋势性下降;出口的价格支撑逐步减弱,过去两年商品价格上涨对出口金额形成一定支撑、供需矛盾缓解下价格效应趋弱。
常规跟踪:出口降幅收窄,进口降幅扩大、多数商品进口价格支撑走弱
我国对东盟、日本等出口好转,对中国香港、非洲出口增速下滑。1-2月,我国出口降幅收窄3.1个百分比至-6.8%,对东盟、日本出口明显好转;对拉丁美洲、中国台湾出口也在好转,出口降幅分别为较上月收窄9.2、0.7个百分比至-8.3%、-18.1%;而对美国、中国香港出口降幅扩大2.3、0.8个百分比至-21.8%、-23.5%,对非洲出口同比回落0,9个百分比至5.8%;同期越南、韩国出口也在好转,同比分别为-1.9%、-12.1%,较上月上升1.6、4.5个百分比。
我国从发达经济体进口普遍好转,而从新兴经济体进口加速下行、拖累明显。1-2月,我国进口同比为-10.2%,降幅较去年12月走阔2.7个百分比;自美国、欧盟、拉丁美洲进口有所恢复,而对日本、东盟、中国台湾、韩国等出口拖累明显、降幅分别较上月扩大6.6、0.6、11.1、2.0个百分比至-23.1%、-8.3%、-30.9%、-29%。
进口分产品看,我国铁矿砂、铜矿砂、煤等资源品、食品类以及防疫类物资进口额上升,对铁矿砂、铜材、煤、机床等进口量也在好转,价格支撑分化。1-2月我国铁矿砂、煤、粮食等进口量同比分别为7.3%、71.4%、6.9%,分别较上月提升1.7、71.5、6.1个百分比,对出口额拉动明显;未锻轧铜及铜材、机床等进口量同比分别较上月提升3.5、27.4个百分比至-9.3%、-9.8%,而相应进口价格下跌;而原油、集成电路等进口量等降幅持续走阔。
风险提示
全球疫情反复超预期,地缘政治“黑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