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南瑞(600406)
(资料图片)
事件:
国电南瑞发布2022年年报:2022全年,公司实现营收468.29亿元,同比+10.42%;归母净利64.46亿元,同比+14.24%;扣非归母净利62.94亿元,同比+13.83%;经营性净现金流87.60亿元,同比+87.55%。其中,2022Q4实现营收212.13亿元,同比+10.60%,环比+128.25%;归母净利27.91亿元,同比+13.93%,环比+80.62%;扣非归母净利27.00亿元,同比+12.07%,环比+75.47%;经营性净现金流67.67亿元,同比+12.51%,环比+377.07%。
此外,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度报告,2023Q1,公司实现营收61.95亿元,同比+7.65%,环比-70.80%;归母净利5.26亿元,同比+38.68%,环比-81.16%;扣非归母净利4.64亿元,同比+29.28%,环比-82.80%;经营性净现金流-20.28亿元,同比+46.41%,环比-129.97%。
投资要点:
回顾2022年,公司营收温和增长,盈利水平略有提升。2022年,电网自动化及工业控制实现营收255.59亿,同比+7.13%,毛利率26.84%,同比增加1.29pct,主要系加强电网产品类市场拓展。电力自动化信息通信实现营收84.53亿,同比+11.06%,毛利率22.10%,同比增加1.19pct,主要系加强生产运行信息化等业务拓展。继电保护及柔性输电实现营收63.77亿,同比+3.82%,毛利率37.66%,同比减少1.76pct,主要系柔性输电业务规模增长,因项目执行产品结构变化毛利率有所下降。发电及水利环保实现营收42.38亿,同比+68.01%,毛利率15.50%,同比增加0.72pct,主要系大力拓展储能、水电、太阳能等业务。集成及其他实现营收21.11亿,同比-2.97%,毛利率38.79%,同比减少0.44pct,主要系节能租赁业务放缓。其中,网内实现营收352.14亿,同比+6.62%;网外实现营收115.25亿,同比+24.16%。2023Q1营收温和增长,归母净利增幅达38.68%,高于营收增速,我们推测主要系高毛利的软件类产品销售驱动。2022年末公司在手订单498亿元,其中本年新签259亿元;2023年计划实现营收516亿元,同比+10%。
我们认为公司投资看点主要在于三方面,一是2023年开启特高压建设大年,公司换流阀、直流控保等主网相关产品销售有望充分受益;二是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网数字化转型等持续推进,公司新一代调度系统等电网智能化相关业务有望较快增长;三是受益于新能源等行业高景气,网外和海外业务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2023年开启特高压建设大年,公司换流阀、直流控保等主网相关产品销售有望充分受益。根据国家电网规划,预计2023年核准“5直2交”,开工“6直2交”,特高压直流开工规模为历史最高值。根据我们统计2020年以来投运或在建的特高压直流工程中标数据,公司换流阀、直流控保份额分别为46%和86%,均处于行业明显领先地位。同时,特高压建设也会带动超高压等主网建设,带来电网自动化、继电保护、电力信息化等需求。我们认为,高电压等级的产品需求普遍门槛较高,公司作为国内能源电力智能化的领军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网数字化转型等持续推进,公司新一代调度系统等电网智能化相关业务有望较快增长。当前,在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相融并进的背景下,以高渗透率的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的电力电子设备“双高”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逐步形成。公司顺应电网智能化趋势,不断巩固电网核心业务,落地6省市新一代调度、15省市电力现货市场、19省市新一代集控站、21省市新一代用采、8省市新型负荷管理系统等重大项目。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网数字化转型等持续推进,电网智能化相关业务需求有望不断增长,公司相应业务有望持续受益。
受益于新能源等行业高景气,网外和海外业务有望实现较快增长。公司电网外业务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报告期内新签合同同比增长25%,其中新能源发电、储能、环保及气象等业务大幅增长,中标大唐风电光伏预制舱、华能光伏升压站年度预制舱框架、7条轨道交通综合监控、国电投阳泉储能等一批重大项目。此外,国际业务逐步向好,柔直换流阀、AMI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海外市场零的突破,轨道综合监控等产品进入新市场,报告期内海外合同额同比增长47%。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全力打造电网智能化、能源数字化、网外及新兴产业三大产业集群,以期2025年初步建成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产业集团。受益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和特高压建设加速,公司业绩有望实现稳步增长。预计公司2023年-2025年实现营收536亿元、635亿元和735亿元,归母净利74亿元、89亿元和10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4X、20X和17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人才风险;产品技术创新风险;知识产权风险;海外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