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资料图)
2023 年 6 月 13 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时, 7 天期逆回购利率从前一日的 2.0%,下调至 1.9%。 对此,我们有以下理解:
第一,释放了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 价格型调控框架下, 7 天期逆回购利率和 1 年期 MLF 利率,成为两个最重要的政策利率。 7 天期逆回购由于每个工作日都操作,其利率调整成为观察货币政策基调的窗口。时隔近 10 个月 7 天期逆回购利率再下调,表明货币政策目标组合中赋予稳增长更高权重。
本月 1 年期 MLF 利率大概率将下调 10bp。 2017 年 3 月以来, 7 天期逆回购和 1 年期 MLF 利率基本同步调整,幅度一致,时间差多在半个月内。 6月 15 日将有 2000 亿元 MLF 到期,预计利率将同步下调 10bp。
存款利率下调,也打开 LPR 下调空间。 2022 年 8 月至 2023 年 5 月,两大政策利率和 LPR 均未调整,最大的约束在于商业银行存款成本刚性。今年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我们认为 1 年期和 5 年期 LPR 都已具备下调5-10bp 的基础。
第二,稳增长是本次降息的最直接触发因素。 从官方制造业 PMI 等指标看,当前经济处于“主动去库存”, 5 月出口同比转负,政策托底的必要性进一步上升。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部署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时,指出“着力支持扩大内需……提升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因此本次降息可以说是上述政策思路的具体落实。
内外部掣肘的弱化,也打开了降息空间。 国内方面,物价低迷,使得货币政策可以更好聚焦于稳增长。从物价低迷本质上是需求不足的映射、会提高实际融资成本等角度看,货币政策也有必要宽松去提振总需求。海外方面,美联储大概率仅剩 7 月一次加息,货币政策松紧差收敛,打开降息空间。
除稳增长外,降息也有助于推动信心修复。 4 月中下旬,国内稳增长预期就开始升温, 4 月末重要会议后有所降温,随着各项数据陆续发布, 5 月稳增长预期再度发酵。降息释放的稳增长信号,对于信心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后续稳增长可能更多通过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 在 1 年期 MLF 利率和 LPR 下调后,短期进一步降息和引导 LPR 下调的概率较低。除 2020 年2 月-4 月外,近年政策利率调降的间隔多在半年以上。此外,考虑到当前贷款利率已经降至低位,抑制宽信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可能并非贷款成本而是实体融资需求,有鉴于此,降息可能不会集中使用,会为后续宽松预留政策空间。
近两个月资金面总体宽松,后续降准时点,一是关注信贷投放对超储的消耗,二是关注 MLF 集中到期时降准置换。相较而言,我们认为降准置换 MLF 的概率更高,四季度是窗口期,不过也存在提前降准置换 MLF 和释放稳增长信号的可能性。
财政和产业政策在稳增长中有望承担重任。财政政策方面,一是今年 1-4月赤字使用进度为 17.0%,低于 2022 年同期的 21.1%,后续有望提速;二是稳增长压力下,仍然有必要通过政策性银行去为基建项目补充配套资金。 产业政策方面,一是在因城施策框架下差异化房地产调控政策、推进保交楼,尽快推动房地产业形成良性循环;二是制造业投资寻找结构性新动能,包括释放可选消费行业的投资需求、缩小短板领域的差距等;三是更好发挥消费的经济“压舱石”作用。
第四,市场风险偏好有望回升。 对经济“弱现实”已有充分预期,尽管降息更偏信号意义,但随着更多稳增长政策落地,我们认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有望逐步改善,提振市场风险偏好。对债券市场而言,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并不通畅,政策利率下调的利好释放后,长端利率短期反弹风险有限。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枢可能进一步上移,不过考虑到中美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分化趋于收敛,以及国内政策目标中稳增长权重提高,人民币跌破7.33(去年 11 月低点)的风险较低。
风险提示: 政策变动,经济恢复不及预期。
Copyright @ 2008-2017 www.gxff.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创新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58 55 97 3 @qq.com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