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创新 业界 数码 财经 电商 观点 人物 生活 综合 聚焦 关注 热点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2023-02-03 10:38:44      来源:中网

引言

自从端午节被设立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后,端午的地位得到大大的提升,上班族也可以忙里偷闲,放个小假,真是节日“快乐”呀!

不过,这里要打住一下!

祝福大家“端午快乐”,是不太恰当的说法。其实像清明、端午还有重阳等节日,道声“节日安康”会比较合适。

● 端午节安康

说起端午,就不得不提起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忧国忧民的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在五月五日(农历五月初五,下同)这天抱石投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诗篇。

闻讯赶来的百姓划船救捞,又怕江河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还往江河里投入米团,于是就有了端午节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

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

但是,端午真的是因纪念屈原而诞生的节日吗?关于端午的来源,众说纷纭。

历史人物纪念说

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是目前流传最远、影响最深的说法之一。现在的主流媒体一般最宣扬就是纪念屈原这一说,但是,这一说法受到学界的质疑声音也比较大。

● 屈原

从文献记载来看,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

但是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生在战国时期,而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是西汉时期,在此期间对屈原的记载几乎是空白的,甚至连学者胡适都怀疑是否有屈原这一人的存在。

而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

“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简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及五色丝,皆汨罗水之遗风。”

屈原在五月五日在汨罗江自尽,楚国人纷纷悼念他。到了这一天,人们用竹筒装米,扔进水里来祭奠他……今天,老百姓们在五月初五包粽子时,还要包上楝树叶、缠上五彩线,这便是汨罗河的遗风。

在《庄子.逍遥游》中有这么一句话:

“齐谐者,志怪者也。”

可见,《续齐谐记》是一本志怪小说集,里面的记载不完全是史料,但是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却流传了开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 伍子胥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名臣。相传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掘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在为吴国效力时,他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掉越王勾践,但夫差不听,反听信谗言,赐剑让其自刎。

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还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闻言大怒,令人将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为追悼亡魂,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救父投江的孝女曹娥。

● 孝女曹娥

据《后汉书·列女传》记载:

“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傍,为立碑焉。”

东汉时期,曹娥的父亲溺死在江中,年仅十四岁的孝女曹娥,昼夜沿江一边哭号一边寻找父亲的遗体。寻尸未果,孝女曹娥亦投江自尽,与父亲一起团圆。(后也有“五日后她的尸体抱父亲的尸体一起浮出水面”的说法)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 龙舟竞渡

在众多历史人物中,屈原、伍子胥、曹娥入选“端午人物”前三甲。屈原是忧国忧民悲愤而死,伍子胥是被逼无奈而死,曹娥是为父亲尽孝而死。相比之下,人们更推崇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操。

爱国、忠君、孝义等品质,说到底都符合中国的传统美德标准,作为主流文化推广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与其说端午节日来源于历史人物,不如说这些历史人物赋予了端午节日更深厚的纪念意义。

上古夏至说和华夏祭龙说

上古夏至说和华夏祭龙说,这两个说法抛开了历史人物的影响,是结合中华文明发源地的水土条件和人文风俗讨论的。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时期,周处的《风土记》有这么一句话:

“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也就是说,端午即夏至。

● 夏至

最早提倡夏至说的人,是黄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礼俗史》一书中提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端午节源于夏至说闻世后,学者吞吐百家。

同样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先生提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而且端午节的“斗百草”、“采杂药”等活动,实与屈原无关。

他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考证:《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五吃粽子的节俗,却把吃粽子写到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的何星亮先生,在2006年的韩国首尔举办的国际学术会上补充夏至说,提出端午节即夏至的观点。

而端午来自华夏祭龙的说法,是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里提出的。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 闻一多先生

首先,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其次,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最后,古代五月初五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的确,近代大量出土的文物和考古研究表明,闻一多先生的考证是科学的。中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源地。中国长江以南曾居住着一个龙的图腾族群,即古百越族,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

当地五月多雨,江河汛期,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操纵水的龙身上,以祈祷风调雨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龙祖的节日。

● 龙图腾

另外,闻一多先生还考证到,当初有五个以龙为图腾的部落一起定吉日,以五月的第五个日子为祭祀日。

华夏民族崇拜“1、3、5、7、9”这几个数字,像三月三日(上巳)、五月五日(端午)、七月七日(七夕)、九月九日(重阳),这样的叠日为吉日。

与吉日相反的,还有一个“恶日说”。

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

● 五毒,即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

《风俗通义》里写到:

“五月五日生子, 男害父, 女害母”

“五月到官,至免不迁”

“五月盖屋,令人头秃”。

也就是说,抚养端午出生的孩子,会给父母招来不幸;五月赴官,影响仕途;五月盖房,还会遭受现代人最害怕的头秃。

《夏小正》中记:

“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即要在当天要储备药物,以消除毒气。

因此,端午是消毒避疫的日子。

为什么说端午这一天这么“恶毒”呢?

从现在看来,只是气温高、环境湿热,导致的蛇蝎蜈蚣等四处爬行,时疫瘟毒多发,显得五行属火的端午更加“热毒”了而已。因此,端午这一天更需要保重身体,这就是我们这么在意“安康”的缘由之一。

后记

一家大小,出门走走,去围观壮汉们划舟江上激起的浪花,吃着荷叶包裹着的粽子,大人给小朋友说说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

● 赛龙舟绘图

在不同时期,各地各俗,端午文化异彩纷呈。

发展到现在,端午节更多是融合了赛龙舟、吃粽子、纪念历史人物等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它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端午的来源历史悠久,其文化内涵也在不断丰富,这正是最耐人寻味的地方。

关键词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是什么 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来历 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的原因

今日推荐
资讯
48小时频道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08-2017 www.gxff.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创新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58 55 97 3 @qq.com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