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在“双碳”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随着建造成本改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钢结构行业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龙头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品牌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将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在行业市场份额扩大的同时不断提高行业集中度,实现业绩增长。
支撑评级的要点
钢结构:建筑工业化滥觞。钢结构既可以指在结构主体材料的使用上区别于传统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的建筑结构类型,又可以指打通了房地产、建筑、冶金行业之间的界限的钢结构建筑体系。从西方发展历史看,钢结构行业的发展给予了装配式建筑产生的土壤。现今,钢结构建筑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种类,随着装配式建筑在国内的推广而发展。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钢结构渗透率仍然较低。2021年我国钢结构新开工建筑面积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仅7.0%,远低于发达国家30%-50%的水平;2020年我国钢结构产量占粗钢产量比重仅7.6%,远低于发达国家20%-50%的水平。行业渗透率提升之下,增量空间广阔。
大行业,小公司,行业集中度提升之下龙头业绩有望快速增长。由于技术门槛较低,国内钢结构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根据万得数据,2021年钢结构行业CR5产量占比仅6.4%,目前,行业内约有2,500家企业,以开展专业分包的中小企业为主,竞争激烈,呈现“大行业,小公司”的特点。参照国外经验,同时拥有资质优势、项目优势、资金优势以及智能化平台和产业链资源的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占据较大优势,2015年以来,行业内上市公司产能订单双增,营收CAGR达20.4%,归母净利润CAGR达30.6%,实现了快速增长。
建造成本改善、产业政策支持共同驱动行业渗透率提升。成本方面:近年来国内钢材价格与混凝土价格的差距逐渐缩小,单位钢材与混凝土价格差距由2008年的45倍缩小至15倍,成本端带来的造价差距明显缩小,但相比发达国家价差仍大;人口红利退坡的背景下,钢结构建筑对人力需求较低的特点使得建造成本进一步改善。政策方面:钢结构市场受益于装配式政策推进有望稳健增长。根据2022年1月住建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到2035年,国内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十四五”期间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完善钢结构建筑标准体系,建立钢结构住宅通用技术体系,健全钢结构建筑工程计价依据,引导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按相对中性假设预测,2023-2025年行业市场规模分别达8,026.4、8,767.3、9,758.8亿元,分别同增10.2%、9.2%、11.3%。
估值
推荐行业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业绩亮眼的鸿路钢构;在EPC转型方面取得了不俗成效的精工钢构;具有承接多个一号工程的丰富施工经验的东南网架;行业内拥有特级资质的一体化承包商富煌钢构。建议关注在光伏建筑一体化进程中积极探索的杭萧钢构。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装配式建筑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施工安全风险;下游地产需求复苏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