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经济数据,工业生产、社零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3.7%、2.5%和3.4%,均低于市场预期和前值。与此同时,央行再度降息,分别下调1年期MLF利率和7天逆回购利率15和10个基点,上一次是6月同步下调10个基点。
1、疫后经济恢复“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服务需求集中释放与疤痕效应并存、结构性恢复而非全面恢复是大部分经济体以后恢复的基本特征;当前中国经济仍未回到疫情前的潜在增长路径,且负的增长缺口存在扩大趋势,有必要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加快经济增长向潜在水平靠拢。假设经济潜在增速分别为5.5%和5.0%,则二季度负的增长缺口分别为3.1%和1.2%,较一季度分别扩大0.7和0.6个百分点。财政要加大支出力度,加快专项债发行进度并形成投资,根据形势需要动用专项债结存限额,推动金融、财政协同化债(详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当前形势与14条综合应对》);降准降息,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激励机制,推动商业银行更好支持房地产企业纾困,避免房地产风险演化为金融风险、社会风险;优化一线城市限制刚需和改善型住房的政策。
2、7月生产、消费、投资、出口同比增速放缓,环比增速有所下行,新增信贷社融低于去年同期,反映出经济仍在持续恢复过程之中,但恢复动能有所趋弱、趋缓,主要是房地产链条和出口链条拖累。央行今天降息既是对724政治局会议精神的落实,也是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及时应对;此外,近期监管部门要求2023年新增专项债需于9月底前发行完毕,原则上在10月底前使用完毕,也有助于托底经济。
3、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宏观总需求不足、微观主体信心不振,具体表现为外需和出口回落、房地产市场仍较低迷、居民商品消费需求不旺、民间投资负增长等。疫后经济恢复呈现出两个明显的不同阶段:一是2020-2021年,经济在疫情的巨大冲击后快速回到潜在增长路径,并维持在一个仅略低于潜在产出的水平,这主要得益于国内生产快速恢复和海外巨大的供需缺口,以及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快速恢复和商品消费的引致需求;二是2022-2023年,经济再度大幅偏离潜在增长路径,且负的增长缺口未能有效收窄,原因是房地产市场和出口分别于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下半年明显走弱,疫情的“伤痕效应”和资本市场不振的“负财富效应”抑制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企业家预期和信心低迷导致民间投资增速放缓,即使居民服务消费快速恢复以及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持续发力,也无法完全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因此政府除了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以外,还需通过各种改革措施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4、当前市场信心和预期似乎没有随着疫情消退和经济恢复而明显提升,除了总体上的经济动能偏弱以外,也与不同行业(群体)处境的非对称性冲击和恢复有关,经济增速下行、资本市场低迷与社会焦虑情绪形成负反馈循环,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加强沟通。2020年疫情剧烈冲击后,线下密集接触型行业和“手停口停”的中低收入人群严重受损,但工业受益于强劲的外需、房地产业受益于快速复苏的楼市,在经历短暂下挫后快速反弹至潜在增长路径以上,金融业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互联网行业受益于居家办公,更是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近两年,随着房地产市场和出口回落,房地产相关链条和工业企业处境变差,金融和互联网等部分行业面临薪酬优化和降本增效,相反,住宿餐饮旅游等线下服务业随着疫情消退而迎来快速恢复,中低收入人群处境明显改善。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覆盖的行业更多,且中高收入人群在网络和媒体上的“声量”更大,导致低迷情绪被叠加和放大。
5、经济中也存在积极的一面:其一,服务业仍在快速恢复,7月餐饮收入的两年平均同比增速为6.8%,较5月和6月的3.2%和5.6%持续加快,仅次于2月的9.0%;其二,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高增,1-7月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6.0%、13.9%,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44.9%、23.8%;其三,农民工就业状况好转,7月总体失业率上升0.1个百分点至5.3%,但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下降0.1个百分点至4.8%,创近两年新低。
6、政策除了扩大总需求以外,还应增加服务业的有效供给,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虽然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是总需求不足,但供给约束也对经济恢复形成掣肘。其一,随着去年底防疫措施优化、今年初疫情快速过峰,经济从疫情模式重新切换到正常的市场经济模式,然而之前的部分限制性措施却未能及时解除。例如,部分景区的每日预约限额较疫情前大幅减少,同时验票和安检效率也较为低下。其二,疫情期间部分行业经历了剧烈的产能去化,导致当前供需缺口扩大。今年以来经济型酒店价格大幅上涨,甚至逼近高端酒店,对居民的商务出行和旅游出行都造成了较大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三年疫情期间酒店房源大幅减少,2022年底酒店业设施较2020年初减少17.5%,客房总数较2020年初减少19%。因此有必要增加有效供给,解除已经过时的限制性措施,在融资、用工等方面提供支持,促进服务业产能快速恢复。
风险提示:外部冲击超预期、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
Copyright @ 2008-2017 www.gxff.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创新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58 55 97 3 @qq.com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