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核心观点:
样本公司总体盈利减弱,平均估值中枢下降。截至2023年1月31日,共有235家医药生物行业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占申万一级指数医药行业分类的49%)。从2022年全年来看,其中近六成实现盈利(-11pp),约51%实现净利润正增长(-2pp),净利润中位平均数为2.47亿元(-8.52%),平均上限为2.88亿元(+6.62%),平均下限为2.06亿元(-23.67%),平均PE为31.66(较2021年下降近三成)。
体外诊断表现亮眼,研发外包高增长延续。在已发布业绩预告的16家体外诊断公司中,11家2022年净利润实现增长,净利润平均中位数为23.38亿元,同比增长250.32%(+42.04pp),主要受益于国内外疫情持续爆发。此外,研发外包板块业绩维持高增长,此前创新药研发热潮的订单及海外转移的CDMO订单仍在执行中。
Q4业绩体现防疫政策调整冲击,复苏后行业持续回暖可期。2022年底防疫政策调整以后,除药店等少数与抗疫需求相关的板块以外,行业内多数企业经营一度受到较大影响。2022Q4约不到43%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约49%实现环比增长,单四季度净利润平均中位数为-0.66亿元(同比-185.94%),平均上限为-0.25亿元(-132.28%),平均下限为-1.07亿元(-239.49%)。我们认为,疫情影响不改行业内优质公司底色,随着此前受压制的常规医疗需求逐步释放,医药板块整体有望逐步回归高景气。
投资建议:防疫政策在2022年底快速转向使得国内新冠患者短期快速增加,但是过峰速度快于此前预期,被疫情压制的常规医疗服务有望迅速复苏。医药整体估值低位、基金持仓低位,考虑疫情、新基建及政策影响,我们看好2023年医药行业投资机会,建议医药投资着眼长远,布局长期可以跨越政策周期的长线品种。看好的方向:1)持续受益于消费升级下的消费医疗及医疗服务领域;2)医药创新产业升级大趋势及创新药产业链;3)受益于医疗“新基建”及国产替代进程的器械装备;4)集采后渗透率提升的高值耗材;5)受益于DRGs政策不断推进、外包率提升的医学检验服务;6)长期持续成长的细分龙头:需求稳步提升的血制品、疫苗7)生命科学上游以及生物医药底层技术;8)医药商业中具有特色业务的公司。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影响医疗需求的风险;集采降价压力超预期的风险;关键环节产业链的地缘政治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