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创新 业界 数码 财经 电商 观点 人物 生活 综合 聚焦 关注 热点

【独家】宏观经济点评:Q4央行货币政策报告点评-货币将发力促消费

2023-02-26 16:21:27      来源:研报中心

事件:2023年2月24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后文简称《报告》)。

经济:国内经济好转但有隐忧;海外紧缩、外需放缓或对我国影响加深全球经济方面,央行进一步强调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警惕海外通胀回落速度、金融风险等。央行担忧海外高通胀回落速度和幅度的不确定性;认为发达经济体加息的紧缩效应或超预期拖累经济;提出警惕新的“气候保护主义”,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措施或对全球经济绿色转型产生影响。国内经济方面,央行对经济的担忧相对缓和,挑战在于短期的发达经济体加息对我国的影响、疫情二次扰动、居民储蓄向消费转化、房地产新模式、地方财政压力;长期的人口红利消退、绿色转型等。


(资料图)

物价:央行对通胀担忧降温,通胀预计全年温和

央行对国内通胀的担忧较上季度降温,不确定性可能来自三个因素:(1)疫情优化后消费动能升温;(2)复工复产加速劳动力市场回暖,工资或有上涨空间;(3)海外通胀顽固带来的输入性通胀。我们认为CPI全年平稳,PPI或处于通缩区间但降幅不大。

货币&信贷政策:总量扩大内需;结构政策将在消费领域发力

整体表述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脉相承,边际变化体现在更加重视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扩大内需。我们认为2023年将是稳货币,总量的宽松空间有限,但仍有降息的可能,1年期、5年期LPR或下调,房贷利率还会下调。结构性政策“激励引导”,指向2023年将强化结构性工具使用、在消费领域发力,并提出两类贷款工具阶段性减息;重提“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短期内央行会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信贷:宽信用发挥扩消费和投资的综合作用;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重点投资项目(

1)提高宽信用对消费、投资、就业的综合拉动作用。(2)引导信贷平稳增长,宽信用助力投资端。企业真实融资需求有所好转,宽信用将持续对基建、制造业、地产形成支撑,预计后续信贷增长“持续性”仍存,结构也将随经济修复持续改善。(3)政策性金融工具成为稳投资的重要资金保障。《报告》提出加快政策性金融工具交付使用,“发挥资金支持项目促投资稳大盘功能”。

汇率:优化预期管理,人民币汇率将维持双向波动

将“加强”预期管理改成了“优化”预期管理,体现央行将强化汇率政策工具箱对汇率预期管理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在2023年将以双向波动为主。

房地产&金融风险:供给继续加码,需求有限宽松;推进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强调“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供给端,将创新工具、继续支持房企拓宽融资渠道,供给端政策加码、房企融资将加快改善。需求端,删去“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我们认为2023年需求端的政策放松力度可能维持此前,难超预期。金融风险方面变化不大,新增“稳步推动重点企业集团、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化解”。

专栏:澄清“财政货币化”、关注金融支持消费修复

本次专栏中央行再次重申上缴利润并未财政赤字货币化,以及央行维持资产负债表健康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央行提出消费复苏的拉动因素和可能挑战,相比以往报告更加关注居民消费恢复情况。我们认为,央行后续货币政策将为消费修复和内需回升提供支持。

风险提示:经济超预期下行;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工具 不确定性

最近更新

今日推荐
资讯
48小时频道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08-2017 www.gxff.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创新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58 55 97 3 @qq.com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