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研究结论
事件:2023 年 1 月 30 日财政部公布最新财政收支情况,1-12 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03703 亿元,比上年增长 0.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 9.1%,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60609 亿元,比上年增长 6.1%。1-12 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 77879 亿元,比上年下降 20.6%,支出 110583 亿元,比上年下降 2.5%。
税收回暖支撑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转正。按自然口径计算,12 月税收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3.5%(前值-7.1%,下同),剔除减税降费后为 6.6%(3.5%);当月同比增速为 67.3%(28.4%)。分项来看:(1)国内消费税、进口环节消费税和增值税、交易环节印花税等中央税种加快入库是原因之一,12 月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20.3%、15.4%、11.4%(18%、13.4%、3%),值得注意的是 12 月社零数据也有所好转,但并未转正,全年消费税达到这一增速主要依靠中央加快入库,Q4 当季同比高达 115.2%,远高于 9 月累计同比增速 7.3%;(2)增值税持续恢复。增值税12 月累计同比增速为-23.3%(-26.2%),剔除减税降费后为 4.5%(3.4%);(3)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12 月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 3.9%、6.6%(3.8%、8%);(4)地产相关税收修复缓慢,12 月契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耕地占用税四项合计累计同比增速为-10.8%(-11.7%)。
非税收入的拉动高位收官。12 月非税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 24.4%(22.2%),拉动一般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长 3.6 个百分点(3.1 个)。其中,中央非税收入增长96.5%,主要是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入库、原油价格上涨带动石油特别收益金专项收入增加等特殊因素拉动,扣除上述特殊因素后,中央非税收入增长 3%左右;地方非税收入增长 17.8%,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以及与矿产资源有关的收入增加,拉高地方非税收入增幅 14.3 个百分点。
12 月疫情形势较为严峻,卫生健康支出占比提升。12 月一般公共财政支出增速回落,分项来看:(1)基建相关(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四项)支出增速回落,累计同比增速为 1.3%(2%),拉动支出增速 0.4 个百分点(0.5 个);(2)民生领域(卫生健康、教育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支出增速逐渐上行,累计同比增速为 8.3%(8%)。其中,卫生健康支出累计同比增速为 17.8%(15.3%),是主要贡献项,和疫情扰动有关。
土地收入低迷拖累支出增速。12 月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20.6%(-21.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累计同比为-23.3%(-24.4%);支出累计同比增速-2.5%(5.5%),而全年预算增速为 5.9%。
总体来说,2022 年全年一般公共财政和政府性基金收支均不及预算,其中一般公共财政收支完成进度远好于政府性基金收支,不过两者各自的收支进度基本相当,说明积极依然是财政的主要基调。12 月财政收入已呈现出回暖态势,随着经济逐渐复苏,财政收支有望进一步回稳向好。展望 2023,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更直接更有效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重点将会放在完善税费支持政策,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支出结构、均衡区域间财力水平、严肃财经纪律五个方面。我们认为有几点值得注意:(1)财政支出总规模大概率扩张,但相机抉择的特点将长期在位,逆周期力度可能会视经济修复程度而发生变化;(2)乘势推动消费或成为财政的一大抓手,一方面 2023 年减税力度可能弱于 2022 年,但重点措施有所延续,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税等政策已经落地,另一方面各地促消费工具预计不会缺席,如近期河南将购车补贴政策延续至 2023 年 3 月底;(3)财政纪律趋严,中央转移支付替代土地财政依然是看点,其优势在于资金落地快,有利于足额保障“三保”支出,但劣势在于对地方财政来说资金用途灵活性不足。
风险提示:未来疫情形势尚不明朗,对财政收支的影响具有很大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