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股份(601126)
二次设备领军企业,逐步平台化发展。公司由杨奇逊院士创立于1994年,2010年主板上市,2012年开始业务拓展至新能源、电力电子、储能领域,逐步平台化发展:其中储能业务方面,公司2011年开始研发大容量分组PCS,2021年成立储能事业部;新能源业务2021年拿下11亿订单(YOY40%)。财务方面,公司近年来业绩稳步增长,2019-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81、38.63、42.98亿元,YOY分别为4.32%、4.94%、11.26%;收入结构方面,2021年输变电保和自动化系统、发电与企业电力系统、配用电系统、电力电子应用系统营业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45.70%、32.08%、11.80%、9.17%;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1.88、3.44、4.52亿元,YOY为-13.42%、83.07%、31.38%。
公司“发输配用储”全面布局,乘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东风。公司以电网二次设备为根,以自动化、智能化、监控设备为枝,逐步发散至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储”各个环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发电侧:新能源、传统发电全面覆盖。传统发电方面,一方面公司积极跟踪火电灵活改造进程,在传统能源发电领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与服务;另一方面随着国内传统发电投资额逐步下降,公司开拓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量。新能源业务方面,紧抓行业发展周期,重点开拓新能源市场,相关领域订单及营收持续增长,2021年,公司新能源领域营收达7.49亿元,同比增加43.73%。
2)输配电侧:行业beta势起,公司核心业务继保自动化设备受益。“双碳”政策出台后,新能源建设提速,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迫切。2022年疫情等因素影响电网开工建设,“十四五”期间投资额中枢抬升显著,低基数叠加高中枢,电力设备行业深度受益。继电保护是核心的二次输电设备,公司继保自动化市占率业内第二,有望持续受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配网方面,2021年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到90%,配网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公司配网开关产品积淀深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度融合智能环网柜、环保型内置隔离柱上断路器等四款一二次融合设备完成研发,未来有望贡献增量。
3)用电侧:智慧用电业务遍及电力、工业领域。公司用电侧产品包括智能用电与数字用电两部分。智慧用电产品包括供用电系统智能保护与控制、综合能源解决方案等,应用领域为电力、工业领域,包括钢铁冶金、石油石化、轨道交通等。数字用电包括用电安全监测、低碳管理系列产品。
4)电子电力应用系统:受益新能源需求高增,SVG有望快速发展。无功功率平衡对电力系统至关重要,新能源发展催生无功补偿类设备需求。公司电力电子应用业务以SVG为主:客户方面,过去公司在输变电保护、发电业务中均积累了无功补偿装置的客户基础;业务拓展方面,公司还与多个科研机构合作,积极拓展电力电子技术在新的应用场景的应用,2022年首次延伸至新能源上游硅业制造应用场景。
5)储能:需求政策双驱动,公司挖掘新型储能潜力。新能源建设快速推进,储能建设迫在眉睫。我们测算得到我国2023年储能新增装机为27GWh,2025年为110GWh,21-25年CAGR为119%。公司储能业务起步早,是国内最早进行PCS产品研发和应用的厂家之一,有比较深厚的技术积淀与优势。2019年以来,公司陆续中标储能集成项目,逐步拓展储能市场。
高压级联储能有望成为行业趋势,公司技术优势显著。高压级联方案具有占地面积小、系统损耗小、单位建设面积能量密度高、电芯一致性好、电池寿命长、响应时间短、系统稳定性高等一系列优势,当前因产业与技术不成熟,成本优势没有体现,但我们认为未来随着技术更迭与产业发展,有望成为行业趋势。级联方案壁垒更高、电力属性更强,或重塑格局,技术储备与先发布局成为行业领先关键。公司具有电力设备与高压电力电子技术,且高压级联技术布局较早,未来有望深度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的输配电及自动化业务随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稳步上行,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储能业务打开成长空间。我们预测2022-2024年整体营业收入为51.79、67.65、84.12亿元,同比增长20.5%、30.6%、24.3%;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5.53、7.08、8.66亿元,同比增长22.4%、28.1%、22.2%,当前股价对应的2022-2024年PE分别为23/18/14倍,22-24年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首次覆盖,我们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电网投资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电网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