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结论
事件: 12 月 12 日央行公布最新金融数据, 11 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 1.99 万亿, 比上年同期少 6109 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 343.1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前值 10.3%,下同) 。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1月社融略低于市场预期, 地产销售仍然制约融资需求, 同期经济数据表现也偏弱, 11 月 PMI 下降至 48%;疫情反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错位、理财赎回等都是冲击金融数据的短期外生变量。
11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1.14 万亿,同比少增 1621 亿,结构上依然体现为企业强、居民弱, 唯一的亮点是企业中长期贷款, 指向政策仍在积极发力, 近期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快速落地、 房地产企业融资环境迎来重要转变。 11 月居民短贷和中长贷双双同比少增, 分别同比少增 992 和 3718 亿,前者对应的是本轮疫情反弹,居民生活半径再度收窄,后者反映的是房地产销售仍无明显改善。企业角度,短期贷款同比少增 651 亿,中长期贷款则同比多增 3950 亿, 偏强的企业中长期信贷通常对应高增的投资: 一是基建配套融资需求,金融工具对应的基建项目大部分会在年内开工, 撬动相应信贷需求;二是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快速投放;其三,地产企业融资可能有边际改善。 今年以来, 政策积极引导银行加大对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 11 月央行和银保监会召开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强调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推动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年初以来企业中长期贷款已累计同比多增将近 1 万亿, 2019-2021 年同期分别同比多增 798 亿、 2.8 万亿和 6407 亿,对比往年,今年企业中长期贷款表现偏强。
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也是社融的主要拖累。 企业债券同比少增 3410 亿,或与近期理财赎回导致信用债利率提升有关,企业主动延后债券融资;政府债券则是由于去年“财政后置”的效应( 去年 12 月新增政府债券高达 8158 亿) ,下个月政府债券依然将拖累社融。
表外三项中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表现分化,随着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成,委托贷款重新回落,信托贷款则因“保交楼”等因素同比改善。 11 月委托贷款同比少增123 亿, 结束了近几个月同比高增的趋势;新增信托贷款-365 亿, 同比少减 1825亿,已连续 3 个月少减超千亿。 11 月“金融支持房地产 16 条”提出鼓励信托等资管产品合理支持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监管层为房地产信托融资“松绑”可能使得信托贷款继续成为社融的支撑项。
本月 M2 同比再度上行, M2-社融走阔至 2.4%, M2-M1 走高至 7.8%。 M2 同比增长 12.4%,比上个月增加 0.6 个百分点,背后是大幅增加的居民存款,居民户存款同比多增 1.5 万亿,今年以来已同比多增将近 7 万亿, “去杠杆”的倾向十分明显,本月居民存款的高增也与较大规模的理财赎回相关。 M1 同比增速下行至4.6%,为历史偏低水平,企业活化资金的意愿偏低,也反映了当前企业信心偏弱,11 月 PMI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跌至荣枯线以下。
金融数据反映了当前几条经济运行的线索,其一,无论居民还是企业的信心均偏弱,尤其是居民存款大幅增长反映居民消费、购房的倾向都偏低;其二,政策延续了对经济强支撑, 体现为对企业中长期信贷的支持、地产融资环境的改善等,但地产融资等政策转变的效果可能尚未完全体现;其三,同期经济因疫情反弹等原因表现偏弱。因此,当前政策的着力点在于稳增长、稳信心, 12 月政治局会议的一些增量表述围绕着增强市场主体信心展开,在明年政策基调部分强调了“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于货币政策而言,信心的回归或是推动宽信用的基础。
风险提示:
疫情扩散, 影响供应链稳定进而抑制企业投资与融资需求;
美联储货币紧缩超预期,影响货币政策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