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观点
我们本期周报着重就何时布局CRO的问题进行探讨,试图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历史来看中美二级市场生物科技指数和CRO是如何联动的?二、为什么会有时滞效应?三、CRO现在布局是否合适?
历史来看,选取中美二级市场两个历史节点进行对比,发现中美二级市场生物科技指数和CRO板块在不同阶段出现了同步节奏的联动。这种联动主要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CRO板块表现明显弱于生物科技指数,第二阶段则在第一阶段生物科技指数快速上涨之后的第二个季度出现,具有4-5个月的时滞期,这期间CRO板块的市场表现远远好于医药指数,而催化往往是CRO企业的业绩和内生增长的提速。
【资料图】
为什么会在中美不同市场出现颇为相似的时滞效应?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二级市场生物科技指数的快速上涨,反作用于医药生物领域一级市场,进而促动CRO行业需求大幅提升,内生增长提速。
CRO现在布局是否合适?从今年港股生物科技和A股医药指数的走势来看,港股生物科技在10月13日左右触底,并受医保国谈政策等因素影响出现快速上涨,至11月中旬已上涨约30%,CRO板块则平均实现约20%的涨幅,符合第一阶段的市场表现——CRO板块走势相对弱于港股医药生物科技指数。从CXO市场表现情况来看,2022年12月21日,CXO指数开始触底回升。同时,2022年7月以来港股IPO医药企业已没有出现上市首日破发的情况,接下来一个季度如果CRO企业能迎来需求端复苏,相信市场将迎来联动第二阶段,板块的关注度和超额收益也将快速提升。
投资建议
本周医药表现出明显分化,板块内部来看,子板块涨跌互现,血制品、医药外包和药店板块涨幅居前,药用包装设备和医疗新基建则跌幅居前。从交易量来看,本周持续在低水平,后市的反弹行情有望随着交易量大幅提升一同到来。我们短期仍旧建议弱化个股,重视板块β的投资策略,尤其是在市场整体医药仓位偏低的背景下,白马股的投资机会:
CRO——前期受海内外一级市场投融资不景气,中美关系及新冠大订单等多因素扰动,整体医药外包板块估值出现快速回撤,但相信随着行业内部分优质公司业绩和医药一级投融资市场都有望在2023年Q1出现加速回暖,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与业绩双升。建议关注:昭衍新药(603127)、药明康德*(603259)、泰格医药*(300347)等。
创新药——自研能力+BD预期有望成为明年创新药投资主轴,短期建议关注自研能力突出的标的。近期ASH和SABCS会议上,众多国内管线更新了临床数据,我们认为部分管线已经初步展示其BIC潜力,包括:1)ALPINE研究显示对于2线CLL,百济神州泽布替尼的PFS优于伊布替尼(PFS事件HR0.65);2)亚盛医药APG-2575和阿卡替尼联用治疗2线CLL的ORR为98%(56/57),既往BTKi难治或者不耐受患者的ORR达88%;3)康宁杰瑞KN026联用多西他赛治疗1线HER2阳性乳腺癌,ORR为76.4%,mPFS高达25.4月。此外,我们近期新增了对加科思的覆盖,其核心管线KRASG12C抑制剂JAB-21822已在ASCO上展现安全性BIC和疗效第一梯队的潜力,明年将进入数据发布期。我们认为相关标的将持续受益于这些管线的后续数据更新或者BD进展,建议关注加科思、百济神州*、亚盛医药*、康宁杰瑞*。
医疗消费——疫情防控放松加快,政策持续支持民营医疗服务。国内防控政策已进一步放松,因疫情对医疗服务机构的影响也将出现边际减弱。民营医院和血制品企业或将显著受益,建议关注:派林生物*(000403)、博雅生物*(300294)、天坛生物*(600161)、国际医学*(000516)、爱尔眼科*(300015)等。
医疗新基建后周期——医疗新基建历经两年,进入后周期阶段。医疗新基建趋势起于2020年,2020-2021年各类型医院建设项目立项面积同比大幅增长。当前医疗新基建景气度从前端土建开始扩散,后续的医疗专项工程、医疗设备采购、医疗信息化等将陆续受益。同时,国家出台财政贴息政策,支持国产医疗大型设备的采购力度,建议关注:迈瑞医疗*(300760)、华康医疗*(301235)、康众医疗*(688607)、祥生医疗*(688358)等。
原料药——在上游原材料成本不断下降,海运价格逐步回归疫情前和美元Q3以来走强汇兑损益及收入端提升的背景下,整个板块业绩有望在Q1出现快速反转,beta效应叠加部分个股的短期催化或引领整个板块走出低谷。投资建议:同和药业(300636)等。(其中,标注*的暂未深度覆盖)
风险提示:
创新药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全球疫情变化超预期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