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事件:2023年1月4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规范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对接养老社区服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就规范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对接养老社区服务业务(以下简称“保险+养老社区”)在业内征求意见。
点评:
明确相关定义,引导险企稳健开展相关业务。从相关概念的定义来看,“保险+养老社区”是指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对接养老社区服务业务,即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向购买相关产品累计缴纳保费达到一定金额的投保人,提供入住养老社区权益等增值服务的业务。从规范层面来看,通知拟首次从净资产、综合偿付充足率、风险综合评级、公司治理评估结果等多方面对保险公司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提出要求。在产品层面,《通知》要求保险公司销售与养老社区服务对接的保险产品,应当契合养老社区服务,匹配客户未来的养老资金需求,如长期年金及中长期保障型产品等。我们认为监管明确“保险+养老社区”业务发展相关定义和险企开展要求,有助于相关险企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在产品和服务端不断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创新,长期来看有助于险企稳健开展养老社区业务,同时能为险企在负债端提供长期增量和助力。
划定“准入门槛”与“负面清单”,引导险企经营实力与养老社区服务品质相匹配。《通知》从净资产、综合偿付能力、风险综合评级等7个方面对保险公司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提出要求,我们认为有助于综合实力更强的险企参与和稳健运营相关业务,为消费者提供更有保障的养老社区服务。另外,《通知》在明确“准入门槛”的同时,也划定了相关负面清单,规定存在四类行为的保险公司不得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尤其是明确不得以养老社区投资为名投资开发和销售商业住宅,我们认为这从根本上杜绝了险企以养老社区投资为名去进行商业住宅投资开发和销售行为,有助于养老社区专业化经营,规避资金不当使用等风险,有助于养老社区产业长期稳健运行和发展。
明确养老社区运营建设方式,强调风险隔离机制。关于养老社区建设的方式,《通知》明确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投资建设、租赁或合作等方式来运营养老社区建设,同时要求养老社区应当独立运营,从而确保风险隔离。另外,《通知》规定若保险公司通过投资建设方式运营养老社区,则应当设立专业养老子公司的形式提供养老服务,同时应按照保险资金投资重大股权的监管规定执行,在公司治理、交叉任职、业务经营和财务管理等方面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我们认为相关规定有利于养老子公司和母公司的风险隔离,有助于养老社区在独立运营的同时控制风险,从长期来看有助于养老社区项目的长期稳健运营,从而提升入住体验和名牌价值。
契合扩大内需规划战略,险企有望深度参与养老事业。《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中明确,要适应人口老龄化进程,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我们认为保险行业具有长期资金优势,而养老社区建设的投资周期普遍较长,资金属性亦较为匹配养老社区建设和运营。截止2022年12月底,市场上已有13家保险机构投资了近60个养老社区项目,布局全国20多个省市。从消费者的需求看,《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2》指出80%以上的被访者愿意为自己和父母选择“离市中心近,生活便利,交通便利”的城心养老,甚至愿意支付3161.27元/月的溢价来满足城心养老需求。我们认为老龄化背景下,城市居民为父母入住养老社区支付溢价的需求有望不断上升,将有望为保险养老社区运营建设提供更大助力。
投资评级:《通知》对保险公司销售产品对接养老社区服务业务相关内容进行了规定,有助于险企针对客户需求,开发更多满足老龄人口的产品和养老服务。同时,保险资金的长期属性匹配养老社区建设和运营周期普遍较长的特征,相关资质要求利好资金实力强大、经营稳健的头部险企,我们认为上市险企未来有望在产品开发、养老社区的建设和产业协同等方面不断发挥资金、运营、人员和服务优势,在人口老龄化和扩大内需战略背景下,负债端和资产端有望同时受益。建议关注养老社区布局领先的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
风险因素:政策实施不及预期;居民财富增长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