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创新 业界 数码 财经 电商 观点 人物 生活 综合 聚焦 关注 热点

前沿热点: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报告:易方达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把握碳中和进程投资机遇

2023-01-09 17:10:45      来源:研报中心


【资料图】

碳中和政策持续推出,清洁能源发展与传统行业减排并行。近年我国碳中和战略规划与相关政策持续推出,彰显减碳信心。相关政策持续加码,并日益全面化、精细化,持续完善政策规范和外延框架,彰显减碳决心。清洁能源发展空间广阔、增量明显;以火电、钢铁、有色、建材为代表的传统高耗能行业减排潜力巨大。

减排潜力+产业先发优势驱动新能源车产业链向上,而发电结构优化带动清洁能源和储能产业链高增。新能源汽车相对减排优势明显,我国龙头已具备全球竞争力,而在龙头牵引+自主品牌电动化进程加速驱动下,预计2021-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需求CAGR达到60%以上;与此同时政策+平价化持续推动清洁能源装机高增,预计2022-2025年光伏装机需求CAGR有望保持20-25%左右,风电年均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70GW以上。水电及核电作为清洁能源基本盘,稀缺资源及审批提速为产业带来新机遇,作为新型电力结构的重要补充,在降本显著提升经济性+国内政策支撑+海外高电价&政策及商业模式优化下,储能装机有望迎来全球共振向上,国内市场需求高增+出海加快驱动,2021-2025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CAGR有望达到60%以上。

以火电、钢铁&有色、建材为代表的传统高耗能行业龙头一方面充当减排先锋,另一方面则在“双碳”远景规划下焕发新生机。以国央企为主的传统火电企业清洁能源装机领先,且多已规划远期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减排价值重大;而以宝钢股份为代表的钢铁企业龙头一方面有望减排享受环保优势,另一方面受益于钢铁产业政策边际趋严带来的产业集中度与供给刚性提升的趋势;以紫金矿业为代表的有色金属龙头有望受益于汽车电动化进程带来的新需求;而以海螺水泥为代表的建材龙头则有望通过布局双碳减排持续实现降本增效,诠释强者恒强优势。

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聚焦碳中和领域核心标的。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清洁能源、储能等深度低碳领域中市值较大的,以及火电、钢铁等高碳减排领域中碳减排潜力较大的合计100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深市场中对碳中和贡献较大的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1)以2017年12月29日为起点,截至2022年12月18日,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年化收益率为9.70%(价格指数计算,不考虑分红影响),大幅跑赢沪深300(-0.80%)、上证综指(-1.37%)、万得全A(1.24%);2)成分股市值和权重分布较为集中,成分股市值的数量分布以市值较高的公司为主,主要集中于电动车、光伏、电力、有色、建材等领域,行业分布集中度较高;3)个股层面上,指数前10大成分股主要集中于锂电、光伏、电力、有色、建材等行业龙头公司。

易方达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把握碳中和进程投资机遇。管理基金:易方达基金市场的认可度高,基金管理能力强。截至2022年12月28日,易方达管理基金数量为308只,规模达15349.48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规模达2331.36亿元,占比12.61%;混合型基金规模达3552.49亿元,占比23.14%,债券型基金规模4010.50亿元,占比26.13%%;货币市场型基金规模4975.26亿元,占比32.41%。易方达管理的基金数量、资产规模行业领先。基金经理:易方达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由庞亚平和伍臣东两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庞亚平先生具备13年证券从业经历,当前在管基金数量共计6只,历任基金数量为15只,管理产品全部为被动指数型,具备丰富的被动产品管理经验。伍臣东先生2017年7月加入易方达基金,曾任硏究支持专员、指数硏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当前在管基金数量共计8只,历任基金数量为8只,管理产品涵盖被动指数型和QDII,具备丰富的被动产品管理经验。易方达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562990.OF)是紧密跟踪中证上海低碳经济主题指数收益率的基金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管理透明且成本较低的标的指数投资工具,截至2022年12月29日,基金规模达23.04亿元,为同类型(追踪同一指数)基金中最大。基金追踪误差小,流动性高。

风险提示:本报告完全基于分析师执业独立性提出投资价值分析,结果基于公开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测算。对基金产品和基金管理人的研究分析结论不能保证未来的可持续性,不构成对该产品的推荐投资建议。产品的表现受宏观环境、市场波动、风格转换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波动风险。

关键词 为代表的 基金经理 中和指数

最近更新

今日推荐
资讯
48小时频道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08-2017 www.gxff.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创新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58 55 97 3 @qq.com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