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增材制造(AM),又称3D打印,是通过逐点、线、层叠加材料的方式制造复杂架构的新兴制造方式。按照打印耗材类别又可分为非金属和金属增材制造。非金属增材制造由非金属材料、制造设备和软件三大部分构成。非金属材料种类多样,2022年Senvol数据库中非金属材料共有2326种。现阶段非金属增材制造主要打印技术有16种,其中FDM、SLA、SLS、LCD、DLP等技术相对成熟,FDM和SLA市场份额占比较大,是应用较广泛的技术。CDLP、MJF等前沿技术尚在发展初期,但应用前景较广。中国增材制造业虽然发展迅速,在DLP、SLS、SLM、FDM等工艺上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成功研发了相应装备,但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有待突破。
非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与材料分类
现阶段非金属增材制造主要打印技术有16种,其中8种适用于液体材料打印,3种适用于粉末材料打印。其中,面曝光技术、立体光刻、粒料挤出和激光粉末床熔融技术是现阶段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布局企业较多的细分板块;而体积曝光、还原硫化、电子照相层压、热固性沉积、连续纤维热固性沉积等技术尚在发展初期。2021年,聚合物材料注册量占非金属材料的81.6%,复合材料14.5%紧随其后,其中聚合物粉末超过光敏树脂成为占比最大的材料,其他材料如砂、陶瓷和蜡材料注册数量较少。
中游设备行业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非金属增材制造产业链上游由打印机设备零部件供应商和基础原材料供应商组成,中游由设备制造商、打印材料供应商、增材制造服务和辅助服务提供商组成,下游则是各领域应用端。
消费级增材制造设备的第一梯队由国际企业stratasys以及中国企业纵维立方、创想三维等组成;第二梯队则包括:智能派ELEGOO、快造科技Snapmaker、闪铸科技等;全球工业级增材制造设备第一梯队包括:3DSystems、Stratasys、Prodways、GE、EOS、西门子等;中国工业级设备制造商联泰科技、迅实科技、华曙高科等构成第二梯队。
非金属增材制造在汽车领域应用的关键因素
非金属增材制造主要应用于内、外饰、动力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工装夹具、底盘系统和结构件等汽车领域;材料与设备、打印成本、效率、产品精度和质量是主要考量因素。